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朝阳区:奥园公共区残奥设施转换基本完成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2-03-01

  迎风招展的道旗,笑脸迎人的“雪容融”,随处可见的标识以及无障碍设施……伴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的临近,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简称“奥园公共区”)的残奥设施转换工作已基本完成,营造出了浓厚的冬残奥会氛围,确保“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数百面旗帜成一道风景

  走进公共区景观大道,一面面蓝白、青绿色调的景观旗上印有国际残奥委会会标、北京冬残奥会会徽或宣传口号,在明媚的阳光下,猎猎生风。而鸟巢、冰立方、冰之帆等场馆周边的红金色调的道旗,也是格外清新和醒目。

  “残奥转换期,我们在景观大道及场馆周边更换了约300面道旗。”奥园公共区形象景观领域副经理邵萧伊介绍,有别于冬奥会道旗,冬残奥会道旗选料更适合北京的春季,旗面上密布比米粒还要细小的透风孔,能扛住六级大风。旗面材质为不沾水设计,悬挂一个多月依然能够保持干净整洁。而防紫外线的设计,则可避免道旗在阳光照射下褪色。

  残奥转换期,奥园公共区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理念,以可持续为原则,充分借助既有景观设施和点位进行转换,达到简约而不失精彩。在公共区,大型艺术景观转换也已完成。奥林匹克五环变为了冬残奥标志“三色带”,而“一起向未来”花坛上的可爱“冰墩墩”也已换上了笑脸盈盈的“雪容融”。

  “公共区共有4处大型艺术景观,其中‘雪莹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BOP’这两处打卡点原样保留;另外两处,一处将奥林匹克五环更换为了残奥标识三色带,另外一处则仅将其中的吉祥物做了更替。”邵萧伊介绍道。

  无障碍设施遍布园区

  无障碍设施设备转换和临时设施增设是此次转换中的重中之重。

  记者在景观大道看到,4座无障碍公共售卖亭不仅设有低位售卖台,售卖亭前的可调整餐桌也被调到了低位,而且原本不明显的低位售卖台还用文字和图片精心地装饰了一翻,显得既醒目又温馨。

  在5号安检口,可爱的“雪容融”已经上岗了,这里设置了宽敞的无障碍安检通道,并取消了传统的电磁感应门,主要采用人检+机检相结合的方式。

  无障碍安检通道、无障碍公共卫生间、无障碍坡道……在奥园公共区,无障碍设施随处可见,温馨又体贴。“目前,整个公共区及场馆已全部实现了无障碍化。”公共区运行团队无障碍领域经理张寒冰介绍,针对冬残奥会特点,公共区内共配置各类无障碍设施186处,并配有轮椅42辆、无障碍电瓶车2辆。“转换期,我们对所有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彻底检修和加固,部分设施进行了调整或者增设。”

  针对冬残奥会特殊运行需求,下一步,公共区还将对接外围保障团队,进一步落实“最后一公里”无障碍服务。

  引导标识醒目贴心

  “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小心台阶”……针对冬残奥会特点,奥园公共区的引导标识增加了很多醒目的无障碍功能标识。

  “冬奥会期间,公共区共有冬奥会各类引导标识1200多个,除少量有转换需求的标识牌体以外,其他的基本都保留了。”公共区运行团队引导标识领域副经理张良介绍,公共区引导标识主要是增加有无障碍信息的功能标识、公共信息标识和行人导向标识,在版面设计上与冬奥会保持一致,继续沿用对比鲜明的色彩,方便大家辨识及使用。“如今,引导标识的转换工作已基本完成。后期,我们还会根据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奥园公共区运行团队设施领域副主任杨平介绍,下一步,公共区将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冬残奥会和残疾人服务知识与技能培训,推动各业务领域人员熟练掌握冬残奥会通用政策,以及服务残疾人的基本礼仪、沟通技巧、服务技能等应知应会的内容,用专业、贴心的服务,展示“双奥朝阳”形象,助力北京冬残奥会。(朝阳报)

(责任编辑:王健恩)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