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召开在即,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延庆冬残奥村、延庆赛区外围服务保障工作无缝衔接转入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中,转换期各项任务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全力以赴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是记者从2月25日召开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第三场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的。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红寰主持新闻通气会。
通气会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延庆冬残奥村、延庆赛区运行保障指挥部(领导小组)综合处、区委组织部、区残联各领域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各自服务保障冬残奥会工作向与会的中央和市级媒体以及京外重要媒体进行详细通报。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是冬残奥会5个竞赛场馆之一,也是单个场馆产生金牌数最多的场馆。按照北京冬残奥会V3版竞赛日程,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将于3月5日至13日举行,将举办男子和女子滑降、超级大回转、全能、大回转、回转5个项目比赛,每个项目又分站姿、坐姿、视力障碍三个组别,将产生30枚金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针对冬残奥会的特点和残障人士特殊需求,既抓好重点防控任务落实,坚决守住疫情防控红线底线,又保障安全、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体验,不间断开展场馆无障碍设施、技术、电力、消防、安保等巡查检查,根据残障人士特殊需求,调整供餐模式、点位和流线,做好运动员休息室、大家庭休息室、媒体中心、观众看台等重点区域和各客户群相关残障人士的无障碍服务工作。
除了做好赛事组织,延庆冬残奥村全面完成了95项转换任务,于2月25日早上8:00正式开村。冬残奥会期间,延庆冬残奥村预计将接待来自37个代表团约521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各项便利贴心的服务。村内的各项无障碍设施方便运动员起居出行,室内暖廊里建设了轮椅坡道,相关人员无需经过寒冷的室外区域,就可以来往于两个组团和兴奋剂检查站。值得一提的是,小庄科村村落遗址在赛时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村居文化的窗口,遗址的观景平台处建有轮椅坡道,轮椅使用者可以近距离感受延庆历史文化。
延庆赛区运行保障指挥部(领导小组)综合处本着“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的原则,将冬奥会服务保障的良好做法延续到冬残奥服务保障中,截至目前,已召开2次区级指挥部专题会,研究部署服务保障力量配置、环内人员移出、住宿接待保障、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完善高山场馆、延庆冬残奥村、阪泉综合服务中心及属地沟通机制,确保冬残奥会服务保障无缝衔接。同时,加快推进形象景观、引导标识等方面的调整工作,在景观视觉上完成从冬奥会向冬残奥会过渡。同时充分把握残疾人运动员的生活、比赛等规律特点,狠抓细节服务,印发了《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分场馆分领域组织残疾人服务理念、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到位不越位、恰到好处地做好残障人士服务保障工作。
场馆外,延庆区所有酒店均改扩建了无障碍停车位、低位服务设施、无障碍卫生间,大到无障碍通道、电梯,小到盲文标识、提示等设施,全部按照冬奥会、冬残奥会标准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新建改造了53间无障碍客房,不仅配备了相应的低位服务设施,同时安装了电动窗帘、应急呼叫器等人性化服务设施,方便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生活需求,所有酒店均实现无障碍全流线服务。区残联严格按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多次邀请无障碍设施专家到15家冬奥会、冬残奥会签约酒店宾馆及定点医院等涉奥场所实地监督指导无障碍改造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专班推进,坚持便民利民、服务冬奥的方针,对全区1982个点位,进行统一整改、规范和管理。
“截至目前,延庆区无障碍环境服务保障水平已经符合办赛要求,能够为冬残奥会顺利召开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区残联理事长朱万富介绍说。
此外,随着进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转换期,延庆赛区移出近3000人,涵盖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供应商、服务保障人员等多类群体,需要在11家隔离酒店中,以“7+14”和“14+7”两种方式进行健康监测。面对观察人员多、服务点位多、隔离种类多的情况,区委组织部为妥善做好冬奥会移出人员隔离期关心关爱工作,以“考虑隔离人员之考虑、关注隔离人员之关注、满足隔离人员之需求”为工作风向标,对闭环内人员家属开展了广泛的走访慰问;通过“云”教学,向在观人员普及非遗布老虎的制作;为移出在观人员有需要的家属提供物品代买、起居照料、学生学业辅导等服务……坚持把关怀化为最具针对性的措施,落实到隔离区内,让温暖以最快速度到达隔离人员身边。
“冬残奥会开幕在即,延庆赛区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运动员和赛事为中心,‘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诸葛福琨说。
据悉,冬奥延庆赛区还将根据实际,举行赛时新闻通气会,持续聚焦精彩赛事和延庆赛区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广泛邀请中央、北京市属媒体及京外重要媒体参与采访报道,更加立体、真实地讲好冬奥故事,讲好延庆故事。
(责任编辑: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