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2021年延庆区空气质量实现“双第一”

来源:延庆区创城办

时间:2022-03-02
  近日,记者从延庆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21年,延庆区PM2.5年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排名全市第一,降尘量2.9吨/平方公里·月,再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PM2.5年均浓度、降尘量实现全市“双第一”,PM2.5、PM10、SO2、NO2、CO、O3六项污染物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延庆区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命根子”来抓,2021年,区委区政府周密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四不两直”深入一线,调研、解决农村“煤改电”、全域禁放、扬尘管控等重难点问题,推动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此期间,各部门聚焦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持续完善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监测网络,对2个重点园区开展2次VOCs走航监测,并加强重点行业VOCs排放全流程管控,组织1家重点企业完成“一厂一策”精细化治理,鼓励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5家。对涉VOCs排放企业加强监管,全年检查相关企业917次、监测57家次。此外,区市场监管局还针对油品质量全面强化监督,抽检汽柴油46组、车用尿素4组,合格率100%;强化含VOCs产品质量监管,抽检相关样品10组,合格率100%。经区生态环境局核算,2021年,全区减排挥发性有机物49吨。
  移动源污染排放同样是延庆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区各有关单位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全年累计检查重型柴油车42.56万辆次,超标处罚3602辆次;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432台次,处罚58台次、罚款33.8万元;发放编码登记878个。组织2747辆重型车安装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及联网工作。积极推进车辆电动化,淘汰国三标准汽车756辆;投放纯电动客运指标20个、氢燃料电池客车指标200个;更新电动出租车55辆、机关事业公务用电动车50辆。淘汰4.5吨以下轻型燃油车21辆,4.5吨以下环卫电动车占比达到85.5%。
  施工扬尘、道路积尘和裸地扬尘同样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延庆区各相关部门强力整治“三尘”污染,在建工地均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发现扬尘违规行为186起,约谈告诫96起;强化保洁方式,深度治理道路积尘,开展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24次,保洁部门按照监测结果分级清扫,累计保洁路面20万公里、绿地4.5万千米;城区主要道路“冲扫洗收”组合作业率达到94%,2021年全区道路尘负荷达0.45克/平方米。针对裸地扬尘,延庆区实行分类治理,区城指中心开展裸地卫星遥感监测,区生态环境局按周调度,各街乡镇实施一地一策治理,2021年各街乡镇共生态化治理裸地409块,共计420.8公顷。2021年,延庆区降尘量为2.9吨/平方公里·月(扣除沙尘天气影响),排名全市第一。
  在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延庆区精细化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2021年,延庆区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张山营镇针对京银路、古龙路等外围重点道路沿线,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区政府发布关于烟花爆竹全区禁放通告,宣传部门引导并规范文明祭祀,从居民生活源头消减污染排放。与此同时,延庆区还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目前已批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64个;推进煤改清洁能源,全区376个村庄已有286个村完成煤改清洁能源改造,剩余村庄施行优质燃煤配送,预计配送量达18万吨,基本实现川区无煤化。
  为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办,延庆区联合周边区域强化风险管控,开展重点区域应急实战演练和京津冀2021年突发环境事件综合研究性演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
  “下一步,延庆区将继续深入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紧盯大气污染治理新形势,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狠抓VOCs、移动源、扬尘治理等重点领域;紧抓秋冬季、污染过程、春季等重要时间段,进一步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付铁峰说。
(责任编辑:冯帅)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