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朝阳麦子店街道:巧手“生花” 精彩绽放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2-03-04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颁奖环节,定制版的颁奖花束将随同奖牌一起颁发给获奖运动员。颁奖花束采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束,这些手工编织的绒线花均出自残疾人之手,以其精致的造型和特殊工艺成为“永不凋谢的冬奥之花”。

  钩针、剪刀等工具一一备齐,绒线、铁丝、珠子各种材料分类摆好,扶正老花镜,口诀记于心……一切准备就绪,编织工作正式开始。在麦子店街道温馨家园,71岁的阿秀英左手拿钩针、右手扯绒线,熟练开工。七八分钟的时间,一个白色的绒线绣球花瓣就跃然眼前。

  阿秀英所编织的绒线花又叫毛线钩花,由各色毛线精妙钩织而成,花的层次分明、质感蓬松、立体感强。绒线制作的花束针法细腻,色泽柔和,很容易清洗,不变色。

  冬残奥会颁奖花束包含了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和波斯菊7种花型,全部手工编织而成。从2021年11月开始,阿秀英和其他7位麦子店街道温馨家园编织兴趣小组成员就加入绣球花和月桂花的编制工作中,目前已完成3000余件作品。

  看似简单的花束实则经历了无数次的拆线、重编、尺寸测量,凝聚了大家的辛勤付出。

  作为麦子店街道温馨家园编织组的一名“老将”,从拿到花束编织的样本后,有20年编织经验的阿秀英就已经在脑中勾勒出编织的针数和技巧。

  “2008年的时候用琉璃珠编织过奥运福娃、中国结,这些年经常和编织组的小伙伴们一起编织玩偶、围巾、帽子等送给社区孤寡老人。”阿秀英告诉记者,绣球花的花梗内芯由铁丝代替,外表由绿色的绒线进行缠绕。由于一开始大家在编织绣球花花瓣时没有充分考虑花梗部分,导致编制完成后会部分铁丝露在外面,影响花束美观。经过多次“返工”,大家终于摸索出了经验,编制工作越来越顺利,每天编织的绣球花由一天的十多个增至30多个。

  除了速度提升,编织兴趣小组的编制工作也从单枪匹马转至团队作战。

  肢体活动不便的董娜编织速度较慢,便将编制工作交给妈妈金丹红,自己负责花梗缠绕,在母女的高效配合下,一朵朵白花黄蕊的花朵逐渐绽放;77岁的刘艳菊视力不太好,自己负责编织花朵,其他成员帮着缠线和安装花蕊。虽然有些人存在身体不便,但大家都抱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力求做出完美的花束。

  “花更多长、花瓣多大,都得十分精细。只要是有瑕疵,大家都会拆了重做。”编织兴趣小组组长闫燚说,虽然很忙碌,但看到成品时都成就感十足。

  “一开始还不知道这些花的用途,后来知道自己亲手编织的花束能出现在冬残奥会现场,大家都十分开心和自豪。能以这样的形式参与冬残奥会,感觉自己离冬残奥会特别近,也很自豪。”闫燚说。

  麦子店街道残联理事长魏东介绍,麦子店编织兴趣小组成立于2007年,成员多为地区残疾人和老人,编织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也让大家掌握了更多职业技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北京朝阳APP)

(责任编辑:王健恩)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