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2-03-09孙新军在东城区“文化+”融合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努力将文化“软实力”不断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近日,东城区召开“文化+”融合发展座谈会,区委书记孙新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松元,区政协主席汤钦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秋洁,副区长赵海东,区政协副主席冯建国出席。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东城区政协委员王跃工,北京人艺著名演员濮存昕,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书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乒乓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邓亚萍,中国冬奥会首枚奖牌获得者、速度滑冰世界冠军叶乔波,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波,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北京市人大代表、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副总经理唐丽萍等参加座谈会。
会上,赵海英介绍了东城区文化发展建设情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融合发展主题,共同研讨东城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创新路径,带来了鲜活理念与智力支撑。
孙新军对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强调了四点意见:
一是赓续千年文脉,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加强中轴线IP开发与传播,依托数字科技激活文化遗产,重构历史文化魅力走廊。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引领,在街区胡同中塑造注重人情味、体现高颜值、提升吸引力的新型文化空间。通过植入与文物本体及区域环境相契合的多元现代业态,打通文化链与价值链的连接。结合区域业态升级,优先引入文化功能,构建沉浸式互动场景,全面彰显文化的传播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二是提升发展效能,做强文化产业“白菜心”。紧抓数字经济风口,高质量发展“一主三副”格局文化产业,提升“高精尖”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培育打造新兴产业增长极。持续壮大文化科技融合类高新技术企业在东城区的整体比重,推进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场景落地,培育“文化+科技”型产业集群。发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五块国家级牌子的引领作用,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文化“软实力”不断转化为发展“硬支撑”。积极发展网络文化消费,繁荣适宜的夜间文化消费,引导网红消费,推进共享消费。实施“故宫以东”众创计划,以文化IP支持非遗老字号“焕新行动”,在跨界融合中持续形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三是拓展承载空间,建设产业类聚“风景线”。积极利用老旧厂房等疏解腾退空间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存量资产利用,推广“胡同创意工厂”发展模式。通过逐步“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把城市存量空间打造成为文化产业的承载空间,随形就势打造产业集聚的“文巷”。引导大中小微企业在内容资源、技术开发、投融资等方面多维合作,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建设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为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及多元化发展提供优质空间载体和配套服务。
四是发挥文化优势,打造创新集聚“强磁场”。加速“崇文争先”,建设一批享誉全国的文化人才高地和新型智库,逐步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做强文化英才汇聚的一流环境,鼓励国内外龙头企业、各类研发中心、行业协会和创意设计领军人才工作室等落户东城。搭建“文化+”创新工作平台,加大融合创新项目扶持力度,孕育文化新理念、科技新场景、产业新模式、消费新潮流,让驻区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共享“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