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冰壶体验
3月2日,望京街道温馨家园广场上,由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完成的北京冬残奥会“互助之火”采集成功。这一天,“双奥”成为望京街道温馨家园最大的标签。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望京街道温馨家园就作为对外展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窗口,接待了近百名境外残奥运动员及媒体记者。那时,望京街道温馨家园的“互助之火”就已“点燃”。十几年来,温暖守护,一路相伴,为地方残障群体撑起了“一片天”。
以健助残传递关爱
2007年,乘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在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望京街道温馨家园建成开放。
几经改造建设后,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面积由原来的几百平方米变为现在的1600平方米,成为朝阳区街道系统中面积最大的温馨家园。
“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残疾人工作,我们温馨家园的硬件建设也跟着同步提升。”望京街道温馨家园前理事长徐宝星表示,特别是2019年以来,在建设国际化人才社区的背景下,望京街道的温馨家园建设也按照冬奥无障碍环境设施标准,进行了整体改造,全面提升了园内无障碍设施。
走进望京街道温馨家园,坡道、高低位扶手杆、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活动室内,包括视障人士在内多位残疾人朋友快乐地玩着桌游。纸牌上印有盲文,是专门为视障人士设计的。这是望京温馨家园为残疾人士提供的公益特色服务。
这间活动室也是全国首家专为残疾人服务的桌游图书馆。它是由各界爱心团队和人士支持成立,目前接收到的桌游捐助已达到46款,可供残疾人或老年人免费借阅、使用。为迎接北京冬残奥会,图书馆还邀请知名设计师,设计了一款名为《温馨家园——冬奥版》的桌游,展示当代残疾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桌游图书馆只是望京街道温馨家园搭建互助平台,引入社会资源,为残障人士提供的服务项目之一。自2007年挂牌后,望京街道温馨家围绕地区残障人士需求,积极吸纳社会专业力,逐步打造了1个温馨家园阵地、5类志愿服务团队、N个助残志愿服务个人和单位的“1+5+N”助残志愿服务模式,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央美院的学生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文化艺术的熏陶,也更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教授国画多年的边凤斌说,力所能及地为残疾人提供帮助,这也是他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目前,常年活跃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的各类志愿者超过一千人。从最初仅有医疗室和康复室,到现在康复室、书画室、娱乐室、音乐室等12间之多;从书画、剪纸、掐丝珐琅等文体娱乐活动,到开展烘焙、家政等生活技能培训,再到建立“千聊直播平台”,望京街道温馨家园以丰富的文体活动,让残障人士充实生活,疗愈身心,感受社会的温暖关爱。
以残助残撒播“火种”
望京街道温馨家园的“互助之火”给予的,不仅是“家”的温暖,还有“涅槃”的力量。
望京街道居民李楠,曾是某高校团委书记,一场车祸使她高位截瘫,让她的人生陷入了低谷。
望京街道残联领导得知后,上门邀请她走出家门,走进温馨家园。细致的康复指导,丰富的文体活动,以及来自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朋友的种种关心,带领李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温暖友爱,满满的正能量。
2008年,在得知望京街道温馨家园将作为北京残奥会对外接待窗口时,李楠欣然接受了讲解员的任务。写解说词、彩排、讲解,李楠圆满完成了接待任务,并从中找回了那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自己。
在那之后,李楠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开设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始帮助更多人走出困境。
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李楠不是孤例。
十多年义务带领残疾人朋友跳舞的肢体残疾人冯老;经过半年的电脑培训,“毕业”后成功就业的肢体残疾人小辉;经过学习可以给家人做饭的许多残疾人朋友,等等,都是望京温馨家园洒向社会的“星星之火”。
“这些都是我们残疾人朋友的作品。”望京街道温馨家园理事长贺其龙指着一排精美的手工艺品自豪地介绍,“这是新做的掐丝珐琅冰墩墩,很受欢迎;这个是核桃做的首饰盒,曾在2008年赠送给外宾。现在,我们的一些作品,有的被拍卖,有的干脆直接售出,给了残疾人朋友不少生活的动力。”
14年间,望京街道温馨家园让一个个残疾人迈出了康复自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成为望京地区不少残障人士的“母校”。
融合服务“双向延伸”
望京街道温馨家园的“互助之火”温暖的,不仅仅是残障人士,还有许多老年人。
“从2008年至今,望京街道的残障人士从700多名增加到了1700多名。”望京街道温馨家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数的增加,主要是因老致病、因病致残的多了。但与此同时,符合条件且能常年在温馨家园里活动的占比却很小。
人口老龄化,也同时意味着残疾人老龄化。残疾人老了,来不了家园怎么办?现有的设施服务如何实现效能最大?成为近年来望京街道温馨家园精细化服务探索的方向。
“服务必须向前一步”。去年,为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残疾老龄化、老龄残疾化”难题,望京街道温馨家园与养老服务驿站双向设置,融合服务,实现“双向延伸”。向内,温馨家园在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增设了助餐、洗浴、陪同就医、居家护理、便民、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向外,家园的各项服务不仅精准覆盖周边的残疾人朋友,还部分延伸到了健全老年人,实现了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了服务精准性、便利性。
在温馨家园的阅览室内,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阅报;在冰壶体验区,有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也有健全人,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
常来阅览室看报的郑炳春(化名)告诉记者,他家离温馨家园很近。他和老伴属于空巢老人,前几年老伴突然因中风而半身不遂,两人的生活就出现了不少问题。自从去年望京街道温馨家园增加了助老服务后,他不仅可以到家园看报、学习,还享受了不少家园整合的无偿或低偿服务。
“现在吃饭、洗澡、家政各方面都有人帮忙,日子过得比以往舒坦多了。”郑炳春说。
如今,从夏奥到冬奥,从残疾人服务基地到“双奥”温馨家园,从残障人士到老年群体,望京街道温馨家园已成为“双奥朝阳”的见证者和“残健共融”的试验田。
荣誉帖
朝阳唯一“双奥”温馨家园
望京街道温馨家园建于2007年,是当时北京市温馨家园的标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多次接待中外运动员和中外媒体,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成为北京市冬奥示范温馨家园之一,园区内的无障碍设施和标识已按冬奥标准全部改造完成,并成为北京冬残奥会火种采集点和火炬传递点。中国残联领导分别于2009年、2011年来到望京街道温馨家园考察和看望残疾朋友。因出色的助残工作,望京街道温馨家园荣获了国务院残工委颁发的“残疾人之家”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