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2-03-14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在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竞赛和非竞赛场馆,总能看到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他们身着统一的“志愿蓝”服装,用满满的热情,最美的微笑,把和平、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他们是一朵朵火热的“小雪花”,汇聚成“朝阳力量”,服务保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进行,书写出“双奥朝阳”的精彩篇章。
服务媒体 讲好奥运故事
“您好,请您将录音设备放在托盘里。”一场冬残奥冰壶比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媒体混采区的志愿者郭嘉文看到一名正准备采访的记者,手举托盘对记者说,放在托盘里既可以保障防疫安全,又能得到最佳的录音效果。
国家游泳中心混采区志愿者服务内容包括协调、托盘、验证、引导等,“我们这个岗位的专业性很强。”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郭嘉文说,自2021年4月份以来,北京奥组委、场馆和学校就先后对他们进行了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在专业培训中,我学习了媒体沟通术语及礼仪等,在两次测试活动中也积累了不少服务媒体的经验,这为我在正赛期间胜任工作带来了信心。”郭嘉文说。
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郭嘉文已经为30余场采访活动提供了志愿服务,也经历了许多让她感动的瞬间。有场比赛,一名备受瞩目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了失误,在赛后采访该运动员时,记者们并未急于发问,而是耐心等待运动员平复情绪并不断进行安慰。其中一名日本记者在混采结束后因语言不通且翻译已离场,便委托郭嘉文将他的鼓励传达给运动员。“我一路飞奔,将这位记者的鼓励带给即将踏进休息区大门的运动员,运动员听到后,转身点头表示感谢。”这样的瞬间,让郭嘉文感受到了奥林匹克的力量。
冬奥会向冬残奥会转换期间,国家游泳中心的混采区也进行了转换,郭嘉文和她所在团队的志愿者一起帮助无障碍领域人员,将之前混采区的一米围栏线变成了低位的礼宾线,以确保记者和运动员能够更好地交流。同时,志愿者们还接受了助残培训,“服务残奥记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志愿过程中,不能想着对方特殊,就表现得过于主动和积极,让对方既得到帮助又感到内心舒适才是最大限度地人文关怀。”郭嘉文说。
作为一名媒体专业的学生,郭嘉文认为,服务媒体,就是助力国内外媒体和记者讲好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讲好运动员勇于拼搏,敢于挑战,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之美。
引领嘉宾 展示礼仪之美
中华女子学院表演专业学生岳忻霏担任了国家体育馆颁奖礼仪志愿者。“我希望能以良好的仪态,展现当代大学生自信优雅的风采。”她说。
颁奖礼仪志愿者分为托盘员和引领员,岳忻霏是一名引领员。“引领嘉宾时候,大臂和身体的角度要呈现45度角,这样的姿态才是最符合礼仪的。”这句在培训最初老师说的一句简单的话,练起来可并不容易,为了展示出最优美的仪态,集中训练时,岳忻霏每天都要练8个小时。现在,只要音乐响起,岳忻霏就能迅速反应,展示出引领员最优美的姿态。
岳忻霏说,要做好引领员,不只是姿态、仪态、引领手位不能出错,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确保把运动员和嘉宾引领到正确的位置上。“比如冰球运动员的队员较多,我们会走上前提示后再去引领。”岳忻霏说,这样可以保证仪式的完美进行。
在冬残奥会上,考虑到残奥冰球运动员的身体原因,岳忻霏所在的颁奖礼仪团队还提前开展针对性的演练,“在冬奥会上引领员是一位,冬残奥会时,我们会根据嘉宾需求做调整,如有需求就会两名引领员一起上场,相互配合,以应对嘉宾的特殊需求。”岳忻霏介绍,演练时,大家都格外用心,就是为了确保在颁奖仪式上提供更贴心、到位的服务。
“颁奖礼仪的志愿者服务主要集中在赛程的最后两日,其他时间,我也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参与到别的领域服务中去。”岳忻霏说,赛时我会参与到洗衣服务领域工作,冰球运动员的运动服和训练服多的时候一天可达上千件,她们便帮忙一起分拣洗好的衣物,将各支队伍的衣服分好类,以方便他们接下来使用。
平等服务 勇于挑战自我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有一名特殊的志愿者,名叫王争。她自小患小儿麻痹,虽然腿部经过多次康复后,可以自主行走,但大多时候,还是要靠轮椅助行。
虽然行动不便,但是王争却自强不息,勇于挑战自我。日本留学归来后,她创办了一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并从众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主媒体中心媒体运行团队志愿者团队的一员。
王争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志愿者活动策划、后勤补给、物品派发等。平日里在主媒体中心工作时候,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自己动手去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可以让志愿者们学习如何以更平等的方式去服务残疾人,服务好冬残奥会。”王争说,在她的引导下,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已经不像最初一样,过分热情地来帮助她,而是在她需要的时候,适时给予帮助。
王争还利用自己的经验,为志愿者们开展培训活动。“比如在坡度大的时候怎么推轮椅?上坎儿,下坡的时候怎么推?遇到盲人需要帮助时,要站在他的旁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王争所在的主媒体中心志愿者团队还联合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志愿者团队一起组织了“助力残奥 共同绽放”残疾人体验日活动,让志愿者体验盲障出行,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王争说,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冬残奥会这扇窗口,进一步关注、了解残疾人,也希望越来越多残疾人能够从容参加社交、展示自我,找到生活的信心、快乐与勇气。
传递温暖 聚力筑梦同行
这几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志愿者业务领域的刁沐熙正在筹备一场“冰雪之约”音乐会。他根据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有多名志愿者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这一特点,组织志愿者进行演唱和乐器表演。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说,他们服务的劲头更足了。
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刁沐熙家住在朝阳区国美第一城,能参加奥运服务,对于他而言是一件自豪又骄傲的事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刁沐熙负责定期向公共区志愿者发放食品保障物资和手环、徽章等激励物资,协调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志愿者们的业余生活。
今年除夕,想到大多数志愿者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刁沐熙和同伴在志愿者之家组织了新春游园会,让这群年轻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国年。“新春游园会上,我们组织志愿者写春联、贴福字,参与各种活动获得新年礼物,大家都很开心。”刁沐熙说,“虽然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志愿者一样,服务于观众,但是能为志愿者们打造一个温馨的家和心灵港湾,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我觉得我的岗位也同样重要。”
除此之外,刁沐熙还利用自己的摄影爱好为志愿者拍摄照片,记录下他们服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珍贵瞬间,张贴在志愿者之家进行展览,让志愿者在疲惫的时刻,备受鼓舞,以更好地状态服务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朝阳报)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