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西城有爱无“碍” 擦亮文明助残新名片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2-03-14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既是文明典范城市的受益者,也是创建者和参与者。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正在以“奥运标准”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有爱无“碍”成为文明新时尚。
  一、家门口主推便民圈
  近年来,西城区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打造多条无障碍设施精品示范街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在广外街道,着力打造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位于马中里一区。以广外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为核心,居民密集,要素齐全,如广外派出所、广外医院、“七小门店”、电信营业厅等,服务功能向四周辐射,服务附近3个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广外派出所、广外医院外无障碍坡道安装有高低两层扶手,适应步行及轮椅通过。设置这一坡道就是要给更多老年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便利。此外,政务服务中心外还贴心地安装了“无障碍门铃”。行动不便人士试着按了下门铃,大厅内咨询台的工作人员听到门铃声后立刻快步跑出,为需要帮助的居民打开大门,协助他来到咨询台的“无障碍窗口”进行业务咨询。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马连道路上有条件的商家安装了扶手,改造了坡道。没有条件安装无障碍设施的商家张贴了无障碍软性服务标识,标有座机或手机号码。如果有老人或残疾人来买东西遇到困难,都可以拨打上面的电话,请店内工作人员出来帮忙。商家还会根据顾客需求,把商品归类拿出来递给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尽量减少他们的麻烦。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广外街道38个社区还配备了移动坡道,分为2.1米、1.8米、1.2米三种规格,对于没有条件改造的单元楼、“七小门店”,居民可以拨打社区电话求助社工进行铺设。
  
  
  二、居民区加装扶手坡道
  除公共区域的无障碍服务升级,居民身边的老旧小区、平房院落也纳入到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规划。西交民巷社区平房院落较多,老年人数量也多。改造前,因为没有坡道和扶手,每逢雨雪天老人出门都得格外小心。为此,西长安街街道通过多种途径向社区居民问需,量身定制无障碍设施改造方案,并结合低洼院特点,对有条件的平房院落进行出入口坡道化、加装扶手等改造。
  
  三、胡同星级公厕
  大栅栏街道全面优化前门西河沿街的公厕设置,根据对周边居民数量及覆盖范围的重新考评,在西河沿街124号新建一座“星级”公厕。新建成的公厕占地面积50余平方米,融入当地景观和文化特色,灰色外立面配上碧瓦朱檐,显得古色古香,成为街头亮眼的一景。椿树街道琉璃巷15号院对面的公厕运行近两年了,通往厕所的坡道两侧均有便民扶手,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借力,推拉门光亮如新,没有灰尘。里面坐便旁设有L型扶手,内部环境有专人定期清理,保持干净整洁。
  四、政务服务设视听平台
  西城区政务服务大厅的咨询台进行了低位服务设施改造,共有两台“视听交互平台”,真正实现“视听无障碍服务”。政务服务大厅内还安排专业手语工作人员做相关帮扶工作,未来大厅将继续完善各项软硬件设施,让“阳光理政、用心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
  一段坡道就能帮助一群人、一个扶手就能给他们依靠……西城区用行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力所能及帮助广大残疾人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为残疾人事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胡术含)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