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延庆区创城办
时间:2022-03-14不能照顾生病住院的妻女,无暇顾及嗷嗷待哺的儿子,424天上报1384条涉奥信息,凌晨2点还在电脑前进行工作日报……从2017年刚成立时的2人,到现在逐渐壮大为6人;从开始制订冬奥医疗保障规划时的忐忑,到筹备冬残奥会工作时的游刃有余……四年多来,区卫健委冬奥专班勠力同心,以实际行动夯实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保障的坚强堡垒。
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重装上阵。作为冬奥专班里的“老人”,高鹏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无论是上山踏勘,还是一线值守,都能看到他在低头忙碌的身影。冬奥测试赛期间,高鹏爱人因病住院、女儿意外骨折,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他一个人肩上。可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冬奥专班的骨干力量,他不仅要上传下达各种任务,还要协调解决下属单位的难题。为此,他不得不把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推给年迈的父母。从去年至今,高鹏忙得连轴转,甚至没和家人吃上年夜饭……即使再忙再累,高鹏都坚持问题不过夜,事事往前赶,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赛事保障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作为新生代的年轻力量,在冬奥专班,宋艳华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肩负重任的主力军,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初心。为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宋艳华编制整理了疫情防控流程图,形成一套完整的处置体系,让所有应急人员做到心中有图、心中有数。为保障冬奥医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刚休完产假的她勇担保障资金申请重任,认真攻破各项难点,不仅成功申请到资金,她制作的冬奥资金申报表更是被作为全区模板推广使用。在专班,经常会出现多项工作同时推进的情况,即使忙得脚打后脑勺,仍然有应接不暇的工作等待着。为此,宋艳华顾不上照看1岁的儿子,离开母亲的孩子常常哭闹到很晚才能入睡……
作为冬奥医疗保障的“老兵”和冬奥专班的“新人”,张琨在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的建设上下足了“绣花功夫”。作为冬奥村标准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既要满足医疗服务需求,又要实现诊所内新冠肺炎零感染。为实现这个目标,张琨多次邀请市级专家现场探勘指导,联合相关单位进行一次次整改,协助完成冬奥村综合诊所登记注册……最终,延庆冬奥村第一个取得了综合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为后续医疗服务和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冬奥会开幕后,张琨又当仁不让地肩负起冬奥竞赛场馆与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调度工作,收集核酸复检结果、分析流调情况、协调转运事宜,经受住了种种考验。
刚历经三次手术便踏上冬奥会筹备工作,经常周末带着女儿加班的郎晶雅;从一问三不知的“冬奥保障小白”到拥有“移动文件自动检索器”之称的“95后”姑娘刘亚欣;经常凌晨2点还在与市里核对日报信息,长期睡眠不足的卢磊……
四年多来,区卫健委冬奥专班坚持“长线作战”思维,脚踏实地地完成延庆赛区医疗卫生保障任务23项、大型赛事活动保障任务12场;撰写保障计划、方案、汇报等文稿2000余份;协调150余名外区医务人员保障支援冬奥……这支年轻的团队在圆满完成冬奥医疗保障任务的同时,再次投入到冬残奥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中,高标准地完成转换期各项任务。根据冬残奥会的赛事特点,积极协调在定点医院、隔离点增设无障碍设施,增配医疗站点设备、药品、耗材,为冬残奥会健儿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和最贴心的服务。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当代青年的“硬核”担当,竭尽所能地为北京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贡献力量。(延庆报)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