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双榆树西里社区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面完成。此次全员核酸检测,医院、社区、居民、学校、商户以及街道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在常规工作中加入创新点、将若干方案化繁为简、不同角色间相得益彰、多措并举除去风险点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推动检测效率高效有序。
为了让做完核酸检测的居民“心里有数”,街道新增加了“核酸小贴纸”,当居民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就会为居民在手机上贴上一张卡通贴纸。不同次数对应的贴纸颜色并不统一,不但可以让居民十分清楚自己做了几次检测,还可以激起居民的兴趣,增加居民检测的主动性。在全员核酸检测前夕,中关村街道点兵布阵,统筹医院、社区、保安等工作人员实地演练、安置核酸检测物资,让工作人员熟悉检测流程,真正检测时驾轻就熟。
最繁杂的难题只需要最简单的破解方法,中关村街道化繁为简,将工作方案中的若干项合而为“一”,形成一张表、一张图,即《西里社区核酸检测人员物资一览表》和《西里社区核酸检测点位一览图》,使得工作方案一目了然。
在核酸检测工作中,街道为每个点位都配齐了不同角色的“队友”,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有擅长沟通的社区工作者、有人负责记录数据、有人负责维持秩序,街道统筹全局、协调现场、发挥了全能辅助作用。
中关村街道采取多种方法,将风险点一一除去:在实行“一院一门”的背景下设置“一院一点”,各院落间独自进行检测,拒绝互通;不同单元间分时间段检测,避免出现检测“扎堆”;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检测方法,非居家隔离人员咽拭子采样,居家隔离人员鼻拭子采样,保障效率之余保障检测的准确性。
中关村街道双榆树西里社区为非封闭式老旧小区,共15栋居民楼,3处平房,分别坐落于6个院落之中。其中1号楼为单独院落,2号楼至5号楼共在一个院落,6号楼至8号楼均为单独院落的六层板楼,其余7个楼分别是四层或五层的矮楼,与3处平房共同坐落在46号院里。此次疫情,中关村街道对病例居住的居民楼进行封控管理,6个院落实行“一院一门”,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防控力量全部到位,同时吸纳居民志愿者力量,全力保障居民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中关村街道采取“随时+定点”的消杀方式,对小区内全部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定点消杀”即专业工作人员每2小时进行一次全范围消杀,“随时”消杀即保洁员在清理作业的过程中如发现需加强消杀区域,立即补充消杀作业。互为保障,不留死角。隔离居民的生活垃圾是“加粗加大”的消杀重点,垃圾日产日清,清理前用专业消毒液喷洒消毒,双层垃圾袋包装,专人负责将垃圾桶全部清运至垃圾临时存放点,再由环卫中心进行转运。
管控区域内,中关村街道北里社区书记董月玲也是其中一员。所在居民楼管控后,董月玲发挥自己工作强项,沟通管控区内居民,将他们收入志愿服务的微信群内,有些志愿者主动请缨,成为通知居民进行核酸采样的“大白”;有些志愿者在了解居民需求后,成为老年药品的“特派员”。
双榆树西里社区不断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联系部室城市管理办公室制定《中关村街道西里小区封闭管控方案》,也织密了社区居民的感情网。从晨曦微露到华灯初上,在寒夜里、在冷风中,街道、社区等一线防疫人员24小时值守“疫”线,共同为居民筑建守护长城。
(责任编辑:王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