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防控要求,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地区石门新居35号院4号楼和10号楼划定为封控区,其他8栋楼为管控区。涉及10栋楼,两千多人,人数多、任务重,如何高效精准服务居民?
“将小区划分为7个网格小家庭,每个家庭设置‘小家长’,对每个网格内居民的需求进行细化,每个小家庭内的网格员‘小家长’负责自己‘家里’的居民,为居民提供‘家庭化’服务。能解决问题的小家内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到前沿指挥部大家庭协商解决。”35号院封管控后,石门社区党委书记李晶晶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
短短几个小时,35号院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及“家庭化”服务模式便正式开启。
10栋楼被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为一个小家庭,50多名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乡属企业骨干与物业保安分别以不同身份成为7个网格中的网格员即“小家长”,以精细的“家庭化”服务模式,保障封管控区居民生活井井有条。
“每个网格由信息摸排员、物资人员、核酸入户人员、情绪安抚员等7名网格员构成,重点做好防疫宣传、数据统计、就医购药、快递取送、日常服务等保障工作。”据李晶晶介绍,所有网格员都和其他封(管)控居民一起,扎根在封管控区域内,以便第一时间为居民服务。
“您好,家里没有燃气了,洗澡洗到一半没了热水,能帮忙买点燃气吗?”3月22日晚上11点,正要准备休息的张鑫接到10号楼一单元一位居民的电话。
张鑫是10号楼的一位网格员,接到电话后,她立刻联系楼内的保安人员,并让该居民将燃气卡交给保安。张鑫一只手打电话,另一只手赶紧戴好口罩,三步并作两步前往一单元门口等待。取燃气卡、消毒、跑到小区门口的充值机上充值、送回燃气卡……5分钟时间不到,居民家中的燃气便实现正常供应。
“像这样容易解决的问题,7位‘小家长’都能自行解决。出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就由我们前沿指挥部的‘大家长’出头。”李晶晶说。
前不久,管控区内一位居民突然出现胃痛情况,其家人赶紧向网格员曹宇求助,“疼得打滚,必须得赶紧处理。”
居民就医一般都需要提前一天提需求,由网格员来协助安排。考虑到以上居民的病情,接完电话的曹宇立即将情况反馈给前沿指挥部的“大家长”。
前沿指挥部立即研判并启动应急机制,联系南磨房地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0急救中心,协调乡属企业增派支援车辆。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这名居民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确认并无大碍后,才返回到家中。
“可能是因为最近压力大,加上情绪波动,胃部出现应激反应。给社区添麻烦了,实在不好意思,也特别感谢大家。”在网格员的回访中,该居民对社区的送医服务连连致谢。
每天上午对居民问需,下午解决居民提出的需求和问题,晚上处理居民买水买电等临时需求。现在,石门新居的每个网格都在这样的工作流程下,为居民提供着高效精准的服务。
“各个网格之间就像亲兄弟一样,还会相互协调。比如今天这个网格如果要出去购药,会提前询问其他网格是否有购药需求,由一个网格的网格员前往购药,回来后分发给其他网格。大家互帮互助,不仅节约了人力和时间,为居民服务的效率也更高了。”李晶晶说,面对疫情,只要有困难互相伸把手,所有人劲儿往一起使,拧成一股绳,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胡术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