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2-04-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对张坊镇而言,房山区“胜天渠”就是那个能传递价值,具有象征意义,兼有精神外化和事物指称的作用,能够发挥文化弘扬精神、凝聚精神的“纽带”。
在房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张坊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决定建设房山区胜天渠红色教育展馆,并于2022年4月12日上午,召开了“房山区胜天渠红色教育展馆”项目推进会。房山区政协原副主席赵永祥;房山区政协原副主席于英虎;房山区摄影家协会主席马福;房山区诗词学会会长林宗源;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家一级摄影师郝远征老师;房山区水务局四级调研员张源;房山区水务局信息宣传中心副科长李辰鹏;方正广告李云鹏总经理,以及张坊镇党委书记王文路、镇长张战鹏、人大主席杨凤海、组织部长张贮桐、宣传部长宋玉华、张坊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来等20余人参会,镇人大主席杨凤海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由镇宣传部长宋玉华就“胜天渠”当年的建设情况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深入讲解。从70年代张坊镇百姓生活的困难状况,到1974年镇党委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解决建设前的三大难题,再到建渠两年多的时间里,张坊人民以及全区各乡镇单位万众一心,不畏艰险,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逢山辟岩,遇谷架槽,用自己的双手在悬崖峭壁上挖出了一条渠深、宽各2米,长达21公里,能浇灌沿途2万亩农田的“胜天渠”。
随后方正广告公司工作人员对展馆建设策划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房山区水务局四级调研员张源,房山区摄影家协会主席马福,诗词学会会长林宗源,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家一级摄影师郝远征围绕展馆建设提出建议。
于英虎指出,要提高建设展馆的政治站位,结合房山区分区规划和西山永定河红色文化带,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将建设意义向红色党史教育充分延伸,深挖文化内涵,激励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弘扬胜天渠精神。
赵永祥表达了对张坊镇党委政府建设房山区胜天渠红色教育展馆这一决策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并指出,胜天渠作为地处张坊镇的房山区本土红色资源,建馆之后将更加具有教育意义,更加具有亲历感、亲切感。要把展馆建成既有品味又有红色教育意义的精品馆。展馆的作用不仅是对外的,同时也可是对内的,展馆是胜天渠的发展史、奋斗史、文化史的融合,对党员干部群众能够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同时,要注重总结归纳胜天渠精神,通过召开党委会、班子会等形式确立胜天渠精神的最终表述,并一传十、十传百,在全镇营造学习、宣传、弘扬胜天渠精神的浓厚氛围。
最后,王文路强调,要从革命精神“根”和“魂”的高度认识把握胜天渠红色文化精髓。要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通过新技术、新媒介、新载体更好地展现胜天渠的精神力量,只有与时代合拍,才能更好地用红色文化之魂滋养大众。要将“人”和“物”更好地结合起来,总结并发扬胜天渠精神传递作用。想要让大众感知胜天渠建设的历史艰辛,需要创新形式,还原历史场景,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推进胜天渠红色教育展馆建设,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聚凝共识团结协作,狠抓落实,严格把好关,让项目高质量落地。要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建立合作机制,把展馆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切实推动张坊镇红色文化建设稳步发展。同时,挖掘出更多的老物件和故事,有效整合全镇红色资源,真正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努力打造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基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用红色教育引领文旅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