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朝阳区:广渠路沿线千亩湿地公园初步建成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2-04-21

  潺潺流水,野鸭泛游;杨柳碧桃,迎风招展。在东四环、五环间的广渠路两侧,一大片春光正盛的绿色湿地与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古朴建筑穿插错落,宛若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

  这里就是地处高碑店乡半壁店村的“通·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它从北京CBD东部向城市副中心方向延展,总占地面积约63.8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38.8万平方米,湿地水面面积16万平方米,如今已初步完成建设。未来,将为游客带来丰富且厚重的文化生态体验。

  “通·水谷”所在地原为老旧民宅聚集,私搭乱建、堆物堆料现象严重的城中村。2018年,根据朝阳区“十三五”规划,完善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的生态保护带建设的要求,在高碑店乡党委统筹下,半壁店村决定建设“生态水乡”千亩湿地公园。全村上下齐力,仅用了60天就完成广渠路沿线三个村的周转腾退工作,腾退广渠路沿线绿化景观建设用地738亩。

  “我们秉承节约、生态、环保的理念,分三期推进水谷建设,历时5年将这里打造成为‘生态水乡’千亩湿地公园。”通惠水谷管委会副主任彭晓凯介绍,“通·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分为智慧谷、育秀谷、活力谷、生态谷、人文谷五大地块,是连接城市副中心的一条“水绿交融”的生态景观廊道。

  走进“通·水谷”A区——智慧谷,一片苍翠的绿竹迎面而来。穿过绿竹林,视野豁然开朗,伴着哗哗的流水声、鸟鸣声,红的、绿的、粉的、浅黄的植被映入眼帘,蜿蜒的健身步道、复古的休闲廊,让整个园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通·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现已种植有玉兰、樱花、银杏、金丝垂柳等乔灌木植物70余种,水生睡莲、千屈菜、水生鸢尾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20余种。不同的树木、水生植物、岸坡植物相互组合搭配,使得生态景观参差错落、内容丰富,同时自然演替形成稳定的生物链,在广渠路两侧形成“春季观花、夏季林荫、秋季观叶、冬季观绿”的景观廊道。

  湿地公园,以水为魂。智慧谷里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块巨大的蓄水池,它靠近路边的一面,由一米多高的透明玻璃做围挡,蹲下身子透过玻璃就能看见在水中游动的鱼儿。在水池南侧的下方,清澈的水流顺着人工形成的三层台阶,形成了三叠瀑布,最终流向最下方的湖中,湖中有野鸭、白鹅在水草中悠悠地觅食。

  “通·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中的水全部为再生水,来自附近的高碑店再生水厂。“现在,每天有近3万吨的Ⅳ再生水注入公园湖泊,经过这里的高科技生态过滤技术,水质提升至Ⅲ级,再沿汇入北侧的通惠河,实现了美化环境、净化水质、海绵蓄水,一举三得。”彭晓凯介绍道,这里的蓄水池底采用天然钠基过滤,再加上三层水生植物净化,就变成了可以养鱼的净化水源。

  目前,“通·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已成为亚洲最大、国内再生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湿地公园,也是国内最大的海绵城市概念应用的再生水湿地公园,2020年被住建部授予“十三五国家水专项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称号。

  此外,水谷在建设过程中还着意保留了原有的大树、古寺、旧砖、梁木等历史文化元素,通过文物修复、场景再造等方式,让过去与现在、人文与生态在此碰撞,让游客感受到生态与文化交融的独特体验。(朝阳报)

(责任编辑:王健恩)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