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淀区文明办
时间:2022-04-21楼门,既是基层自治的最小单元,也是居民每天的必经之路。它作为连接家庭和社区的神经末梢,在社区治理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微妙作用。
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积极推进社区特色楼门文化建设,将楼门转变为基层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公益服务、居民自治和社会动员的重要平台。
南里二区社区辖区的甲1号楼是外运集团的职工住宅区,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
“近期,这个小区实现了‘三供一业’的物业移交,我们的老楼也跟着进行了内部粉刷翻新。外表形象升级了,楼道内的精神文化升级也得跟上,楼门文化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社区书记朱维丽说。
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甲1号楼为试点推进楼门文化建设。由社区工作人员自行承担设计工作,广泛收集楼院居民建议,大家集思广益,通过协商议事机制,选出了不同的楼门文化主题,坚持“一个单元一种特色”,分别确定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共建共治共享”3个主题。
走进甲1号楼1单元,“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8个大字映入眼帘,是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文化墙上还分别划分了居民公约、垃圾分类、社区通知栏等常用板块,把社区的日常工作融入楼门文化中,将文明宣传延伸至每一个家庭。
依托1单元特色楼门文化,居民自发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从日常清洁日活动,到社区疫情防控值守,志愿者们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服务在第一线,他们坚守的身影,感动了很多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
2单元和3单元的主题虽不同,却同样发挥着引导居民广泛参与楼门文化建设与维护、共同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新格局的作用。
在3单元楼门内,一条紧挨着楼梯扶手的轨道格外醒目,经楼门长介绍,这是一台轨道式座椅爬楼机。经测试,从1楼坐到3楼,只需要4分钟时间,有了这样一台爬楼机,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楼更安全、更方便了,他们来社区参加活动的意愿也更强烈了。
“刚刚开始还是有一点小紧张的,但是坐了以后发现,非常的稳,心里的顾虑就一点也没有了。”居民王女士说,“坐在上面,整个过程都非常缓和,正常爬楼时候的速度也不快,特别是到了转弯处,速度还会减慢。而且,还有安全带进行保护,整个爬楼过程的安全性很高。”
随着楼门文化的不断升级,居民的楼门焕然一新,更加整洁有序。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推进特色楼门文化建设探索,挖掘更多居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元素融入其中。通过组织楼院居民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扩大社区共建共享范围,进一步打造楼院治理品牌,持续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