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密云区文明办
时间:2022-04-28每当城市里的繁花从盛开转为衰败,乡村里的花树便开始拿过接力棒,换上演出服登台表演。4月中旬到5月是大城子镇梨花盛开的时节,山上、田间,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如一片白色的海洋,成为绵延在公路旁、围绕在乡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大城子镇域内分布着几十万株梨树,当中百年树龄以上的就有上万株。盛放的梨花点缀山间,壮硕遒劲的枝干上点缀着飘逸脆弱的纯白色花朵,呈现硬朗与柔美的和谐。不同于横平竖直的果园式栽种,依山势而散居的梨树更具写意姿态。春赏花,秋结果,驾着马车走关外,“买梨买那个肖梨肖,吃饱了就得往家捎”的叫卖声仿佛还在历史中跫音未绝。
与梨树一样古老的还有墙子路长城。明洪武年间,大城子一带山路崎岖,山势险要,是东北进关的交通要道,也是通往冀东平原的必经之路。作为防御入侵的一处重要关隘,这里修筑长城和关口,被誉为“墙子雄关”。如今的北沟村墙子岭城堡的砖拱券大门洞,依然是村民的进出通道。
这片土地上,清水河、红门川河在四季轮回中清澈如昨,梨树、核桃树、栗子树勃勃生长。过去几十年间,许多农民脱离土地谋求更好的发展之路,漫山遍野的百年梨树渐渐成为天生天养的自然景观。
景美在于人,人勤景更美。近些年,随着“低收入帮扶”“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磅政策出台,乡村焕发出了新的时代活力。大城子镇坚持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发展之路,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严格落实市委“保水、护山、守规、兴城”要求,按照区委第三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立足密云东部绿色发展协作区功能定位,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大城子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016年,大城子镇22个行政村里有13个被认定低收入村,是全区低收入村最多的镇,“脱低”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核心工作和重中之重,通过“抓产业、抓就业、抓环境、抓救助”的脱低帮扶措施,到2019年底实现低收入户全部脱低、低收入村全部摘帽,提前完成脱低任务。
从脱低到乡村振兴,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投身基层,在乡村的广阔舞台上大展身手。无论是销售农产品,还是引进项目壮大集体经济,无论是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还是和风细雨提升文明素养,这一切举动都是为了让曾经沉寂的大地再度人声鼎沸、生机盎然。承接帮扶之力的,是各村、各行业不甘落后、奋勇直追的身影和渴望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镇党委政府的着力推动下,以板栗、核桃、梨为主的传统种植业逐渐向“林上蜂、林中果、林下菌”新型生态农业体系转型。以蜂蜜为代表的蜂产业,以红肖梨等干鲜果品为代表的林果业和以木耳为代表的林下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生态农业的三大支撑。
碰河寺等村集体有组织的规模养蜂,尝试使用科技含量更高的多箱体养蜂技术,养蜂户发展至130余户。聂家峪村的“蜂情园”借助“蜂盛蜜匀”的帮扶政策渐具规模。大龙门、大城子村建成3600亩优质有机果品生产基地,积极引进、试验优质品种。应用冷萃技术研发的“大城子”鲜榨梨汁饮品广受好评,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入驻微信小程序、京东商城,至今已销售近3万箱。苍术会村沿清水河两岸初步建成全区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约150亩,带动186户增收,被称为“山脚下的金耳朵”。北沟村正试种经济价值更高的赤松茸,生态资源愈加丰富,资源价值愈加凸显。
同时,依托“V”字长城、墙子雄关等深厚文化资源,积极主动融入市、区两级长城文化带建设,整合盘活长城脚下的闲置农宅,打造“大城+”系列特色精品民宿。发挥“大城小苑”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创客+农户”“民企+农户”“帮扶国企+农户”三种路径。当前,“大城享筑”9个精品民宿院落正式开工,“大城山谷”“大城四季”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以点带面推动镇域休闲文旅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大城子镇集体资源资产相对较少,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针对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以产业发展为根本,推进林果业、林下经济、精品民宿、蜂产业等支柱产业规模化,拓宽新型产业发展方向,壮大村集体经济。七家市属国企派驻的18位第一书记于2021年12月初全部到岗到位,为对接帮扶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祥龙集团帮扶的北沟村光伏项目是2021年全区首家成功并网发电的帮扶项目。2021年,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顺利完成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任务。
又是一年花开季,大城之春面貌新。千百年积淀而成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披上新织的外衣,重新散发出魅力。大城子人将继续当好密云水库守护人和“两山”理论守护人,坚持生态优先、保水富民、绿色发展、特色一流,为建设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平安幸福大城子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