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2-05-12战“疫”夫妻档
“戴好口罩,做好防护。”“你也是,一起加油!”
在疫情防控一线,中仓街道新华园社区社工胡元利用工作间隙通过微信与妻子王欣互相叮嘱鼓励。王欣是中仓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短短两句话,表达了夫妻二人共同战“疫”的决心。
自4月28日北人家园小区临时封控以来,胡元便一直在北人家园小区里,既当信息员、搬运工、清洁员,又是跑腿员,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清理垃圾等,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
王欣和同事们每天奔忙在辖区,喊居民下楼、组织排队、维持秩序等,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期间不喝一口水,直到核酸检测工作结束。
“你那边怎么样?”一大早,在新华园社区核酸检测点,刚穿好防护服的胡元抽空给王欣发了一条消息,然后放下手机就去核酸检测现场了。“她肯定不会回,我问平安其实也是报平安。”胡元太了解妻子了,果然,直到中午忙完也没收到回信儿,但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我们在不同的社区,已经形成一种默契。”
此时,王欣正认真维护另一个社区的核酸采样点秩序。
一线防疫任务繁重,夫妻俩却一次也没缺席,再苦再累再忙从未抱怨过。像这样的抗疫“夫妻档”,在中仓街道还有很多,有双方都在疾控战线上的,有分别坚守在疾控和医疗战线上的,还有一方在疾控机构一方在社区或志愿者岗位上的。他们都怀着同样的初心,在疫情面前,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扛起疫情防控的责任重担,齐心合力为群众筑牢“防护墙”。
“上阵父子兵”
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中仓街道南大街临时管控区,就有这么一对“父子兵”正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既是父子,又是战友,相互鼓励、相互提醒,并肩战斗。
自南大街临时管控起,住在悟仙观辖区玉带河东街435号楼的父子金云星和金路皓就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报名加入防控志愿者队伍,发口罩、维持秩序、运送物资……父子俩每天忙在一线。
平房区社区人口基数大,点多面广,工作人员压力较大。为了精准、快速落实上级防疫要求,金云星和金路皓父子俩每天都要对社区点位巡查几遍,发现问题就地解决,遇到点位人手不足,立马上阵帮忙。“我们是亲人,更是战友!”
每天一大早,父子俩都早早地来到悟仙观社区的物资收货点,将满载的货物挨家挨户运送出去。考虑到有些缺少生活物资又不会使用手机的独居老人,金路皓每天还会抽时间去老人家中询问所需,帮忙采购。乐于助人的他赢得大伙儿的尊重,常见社区微信群里有居民感谢他的善举。“老金爷儿俩不仅是抗疫一线的最佳拍档,更是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奉献社会、传承良好家风的典型代表,值得咱们大伙儿学习。”街坊们纷纷为他们“点赞”。
社区负责人表示,正是有了众多像金氏父子这样默默守候家园的志愿者,不遗余力地奋战在防疫一线,凝聚起了战胜疫情最可靠的力量源泉,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
“大白”妈妈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不输儿郎。在战“疫”大考面前,于家务乡一群可爱的母亲奋战一线,她们化身“疫”线铿锵玫瑰,勇敢、坚强、认真、无畏,向“疫”而行。这些“大白”妈妈的故事,让人感动。
边静是潞河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家住于家务乡枣林村,自村里进入管控状态后,她主动成为村里的志愿者,化身核酸检测人员的好帮手,村民们的“私人医生”。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宝在得知妈妈成为志愿者后,不解地问:“什么是志愿者?”边静回答:“志愿者就是帮助别人的人。”虽然似懂非懂,但大宝听后很开心地说:“我以后也要当志愿者。”
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美丽母亲,还有于家务乡卫生院的牟蕾。宝宝刚5个月大,才休完产假没多久的她,在接到核酸检测任务后,把孩子交给了家中老人,带着吸奶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疫”线,成为一名“背奶”妈妈。她说:“我是一名医护人员,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我也是一位孩子的妈妈,虽然他现在还小,但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今后的榜样。”
疫情当前,机关工作人员王颖一头扎进了于家务乡西里社区居委会及王各庄村核酸检测点,帮助村居民解决弹窗问题,并协助维持核酸检测点位的现场秩序。虽然家里有两个需要照顾的孩子,但她选择坚守岗位。她说:“大‘疫’当前,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带头站出来,虽然孩子还小,但当他们长大后,也会为我现在的行为感到骄傲。”
4月26日至今,于家务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于雨立已连续工作近两周。爱人和她都是家中独生子女,公公脑出血,需要婆婆长期护理。自己的母亲因为盆骨摔裂前两天才做完手术,年仅1岁多的女儿只能由74岁的父亲照顾。为了分担战友们的高强度工作,她只字未提家中的情况。单位得知情况后让她休息,她却说:“母亲有我爱人悉心照料,我还是在单位跟大家一起采集核酸吧,这里更需要我。”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