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2-05-23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梨园镇充分发挥“首都文明村镇”示范带动作用,号召全镇在职党员、团员、志愿者,以“双报到”为载体,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一个个有担当的党员、干部、普通居民站了出来,通过“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为抗疫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民有所盼,我必行之——怡然社区志愿团队
“您好,是居委会吗?我家老人瘫痪在床无人照顾,您看能给我们想想办法吗?”张女士的父亲张大爷常年瘫痪在床,没法照顾自己。平时,家里人还能雇保姆照顾老人家的饮食起居,但如今小区封闭式管理,找不到人照顾,只好向社区求助。
临时党支部书记刘鑫了解情况后,立即将居民需求传达给小区志愿者团队。志愿者董国亮、郑凯轮流上门,每天三次为老人家喂饭、按摩、挪身子。照顾老人的同时,志愿者们常常牵着老人的手,陪他唠唠家常,给老人家带去温暖和陪伴。
据了解,在怡然世家管控之初,疫情防控工作人手紧缺。社工郝运负责怡然社区的志愿者工作,他在外卖、快递分拣、配送工作中发现,需要配送的外卖、快递数量较多,一个人很难干完。
“不如再招募一些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吧!”
社区临时党支部开始通过居民群、防疫卡口广泛招募志愿者,建立10人志愿小组专门负责外卖、快递分拣、配送工作。
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志愿小组逐渐壮大,135人的居民志愿者队伍组建起来,参与到核酸检测、巡逻巡视、物资保供、消毒消杀、特殊群体关怀服务、快递外卖分拣运送等疫情防控工作中。
“我们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将志愿者分为9个工作小组,并结合不同志愿者的工作时间、个人特点,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小组中参与工作。各小组组长负责本组的人员调配、工作安排,当日工作结束后,组长们通过例会总结当日工作中发现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郝运介绍。
疫线“小搭档”课余抽空做志愿
“感觉大家都挺辛苦的,就想着给他们帮帮忙。”
看到好多叔叔阿姨整天戴着手套、口罩、眼罩,闷在防护服里汗流浃背,小朋友陈博轩、王怡婷很心疼,这对“小搭档”积极参与到大方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
陈博轩从29号就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在工作中他刚好遇到了同班同学王怡婷,王怡婷从他口中了解到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辛苦与不易,于是决定和陈博轩组成“小搭档”,共同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两人每天还有作业要完成,他们利用上午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下午就来到社区帮忙,主要负责居民信息录入、物资搬运等工作。
陈博轩担当“大力士”,协助社工将物资装车,并在车后推行助力。
本职工作外,陈博轩也很热心。见到有老年居民因手机里广告太多影响正常使用,他利用自己对智能手机的熟悉,主动上前帮忙解决;遇到有老人参加核酸检测却不认识路,陈博轩上前指路,有空时还会直接带着老人前去。
王怡婷更多地参与居民的信息录入工作,她学着社工叔叔阿姨的样子,更加有耐心地和居民沟通,现在,遇到不太理解社区工作的居民,她也能心平气和地和对方沟通。
“以前脾气比较急,现在渐渐有耐心了。”王怡婷说。
开学后,两人都要上网课了,但想到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很辛苦,也很照顾自己,他们都表示如果能挤出时间,希望能继续做志愿。
志愿者的血总是热的——大方居北区社区志愿团队
“你好,是社区居委会吗?我妈妈出现头晕目眩、半身不遂症状,需要你们的帮助!”大方居北区社区居委会接到329号楼的刘女士紧急求助。原来,刘女士的母亲急需送医,却不能自己出门,需要有人帮忙送上车。
在社区的安排下,329号楼的志愿者们立即行动起来,324号楼的志愿者贾高凯、孙秋胜也赶来支援。
“急用轮椅!哪位热心居民有的话请联系我们!”
志愿者刘广京赶往患者所在楼门,他查看了电梯内部空间的长度和宽度,判断医疗担架很可能无法进入,于是在居民群中发出求助。
志愿者周淑清守在楼下,疏散附近居民、维持现场秩序,以保证救护车顺利进场。
志愿者孙秋胜想起邻居崔玉香有轮椅,赶紧借来推着赶往现场。
志愿者贾高凯、张锋、尚奕学等推着轮椅上门,将患者韩女士从家中连抬带扶到门外的轮椅上。
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韩女士终于登上救护车,及时得到救治,如今已脱离生命危险。
据悉,大方居北区社区结合居民实际需求,明确志愿者团队分工,组建购药、急救、陪同就医、宠物关怀等多支小分队,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暖心的服务。
在大方居北区社区《写给志愿者的一封信》中写道:志愿者的血总是热的。
志愿者卢雯玲、张金涛、陈思利用自己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为居民换药、诊断;
志愿者赵建忠略显驼背的身上总是背着大大小小分装好的药包,匆匆奔走在医院和社区之间;
志愿者王美艳为了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和公公婆婆商量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推迟了每天的用餐时间;
志愿者魏新月的孩子才一岁多,依然热心志愿。
他们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大方居小区居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中。
做志愿让我们发现社区美好——欣达园社区志愿“夫妻档”盛新蒲、王娜
“有的居民有口音,我都不知道他们描述的是哪几个字,时间又特别紧张,可给我愁坏了。”近几天,盛新蒲、王娜夫妻俩饭桌上聊得最多的就是社区的核酸检测工作。
原来,盛新蒲得知社区核酸检测工作缺人手,便和爱人王娜一起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的志愿服务当中。盛新蒲在现场维持秩序,王娜则负责录入居民的身份信息。
因为正好遇上天气转暖,大太阳下忙碌的王娜浑身湿透,就连鞋袜也浸满了汗水。盛新蒲则在排队等待的居民旁边引导大家保持社交距离,并为有需要的居民开辟绿色通道。
“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想尝试一下信息录入工作。”盛新蒲因为个子太高,没有合适尺寸的防护服,看到妻子忙碌的身影,他表达了自己的小小遗憾。
夫妻俩原本每天都回家做饭,志愿服务期间,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只能“随便扒拉两口”填饱肚子。
“做志愿后,更能理解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认识了很多热心的邻里街坊。”
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日夜奋战的身影,盛新蒲、王娜看在眼里、惦记在心,核酸检测工作中,用行动支持核酸检测工作的居民们更是让他们心里暖暖的。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