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2-05-24房山气象台20日发布高温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1日至22日房山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防控人员将面临在高温中工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门筛查岗作为医院第一道防线,一个个全副武装的身影,顶着高温炙烤,再热也不松懈。时刻规范做好流调及分诊工作,全力保障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院各科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医院党委各项工作要求,积极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闷热的空气,一身热汗,嘶哑的声音……医护人员冒着高温酷暑,经受“烤”验,挑战着身体的极限。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泡白的双手、勒红的脸颊……这都是他们的“标配”。即使难受、疲惫,也没有一个人退却、抱怨,每个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筛查岗是医院第一道防线,不容丝毫马虎和懈怠,每个人身上都迸发出满满的正能量。
党委书记郭书文时常深入筛查岗检查工作并慰问坚守在防控一线的同志们。党委副书记、院长孙鲁英,副院长张红,副院长傅春江,行办副主任李鹏,医务科副科长吕英华等领导每天亲临现场指导筛查工作。
业务第一党支部刘琳琳护士长5月16日接到医院指示,即日起负责第一道筛查岗。接到任务深知责任重大,迅速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精心部署,在医务科的大力支持下统筹医务人员,停诊科室积极主动报名,推动筛查工作顺利开展。升级防护措施,科学设置场地,合理安排筛查点位,分兵把手,确保筛查不漏一人。患者和家属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保持安全距离,有序排队扫码测温等。
在筛查岗现场,党员干部和职工以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确保筛查顺利进行。彩超室宫俊英主任,58岁,带头报名参与筛查工作,为保证筛查质量,提前找到刘护士长熟悉筛查流程要点,到岗后俨如一位筛查老手,“您是从封管控区来的,按照要求需要到发热门诊单间诊疗。”“请您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码。”“哦,您是志愿者要给封控区患者开药,请往这边走,我带您对接工作人员。”在宫主任的带领下,彩超室其他两名人员也迅速适应岗位,积极投入筛查工作。
燕山分院党支部得知筛查岗人员告急的消息,立即派出马连峰、孔德华、李伟俊、杨文超四名同志,路远公交停运,没问题!骑一个小时电动自行车也能到岗;家属被隔离,没问题!把孩子寄养在亲属家也能到岗;社区临时管控,没问题!医院开返岗证明自己签署承诺书也能到岗!克服种种困难我们准时到达。
二道筛查岗负责人,中医流动医院党支部侯雪雷同志,4月25日起就住在了医院,开启了“5+2”“白+黑”工作模式,日夜坚守在新冠肺炎筛查第二道防线,核验通行证、健康宝、流调码,岗别、引导急救患者快速就医,全力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在医院的号召下,医院工作人员积极配合筛查岗工作,自觉遵守防控管理规定,主动出示员工证,减轻了筛查压力。
筛查岗只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整体防控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所有防控人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打赢这场与病毒赛跑的战役努力。其实,这些“钢铁侠”也是咬紧牙关挺过来的,隔离衣和面屏里的衣衫、圆帽早已湿透,橡胶手套里灌满汗水,再苦再累他们迎难而上没有退缩。不管多累也不抱怨,这就是房山中医人的责任与担当,这就是我们打赢这场战役的勇气与决心!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