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谷区文明办
时间:2022-06-08“每天下班进门难,单元门被车堵得严严实实,回家都要绕着自行车、电动车走……”这样的非机动车无处停,导致乱停乱放难题已经困扰了公园一号小区的居民许久。近日,这个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顽疾被破解了。滨河街道建西社区党总支以创城为契机,充分发挥居民议事厅作用,从居民需求出发,牵头居民参与议事协商,通过“三步走”的方式有效推动解决“非机动车停放难题”,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了“微更新”,将单元门前的微景观——土坡改建成非机动车停车区,逐步减少“任性”停放。
第一步议事协商,制定微改方案
公园一号南侧单元门前有个土坡,是开发时设计的微景观,只做了简单的绿化,居民的自行车电动车都放在北侧单元门前,既阻碍了行人通行,又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走进居民家中收集民意、了解民需。建西社区党总支牵头,解难题、补短板,动员社区自治力量,协同党员、居民骨干召开议事协商会和业主、业委会、物业联席会,聚焦规范停车的重点难点问题,共议非机动车秩序管理新思路,统一思想和改造方案,为解决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出谋划策。同时,通过实地勘探调研,在不影响居民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空间、规范停车空间为原则,结合每日下班后单元门前的非机动车实际停放量进行分析、研判,实行个性化改造,搭建起一个可以让非机动车有序停放的平台,设计出最优“微更新”方案。
第二步通力合作,化解乱停顽疾
在滨河街道主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协助指导下,微改方案最终确定,施工队伍也随之进驻施工。改造期间,社区通过每日巡查、提供临时停车位等措施,引导居民有序停放,保障改造期间的停车秩序。宽敞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整齐的停车线,经过一个多月的协调与紧张施工,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改造终于完成。如今,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同时为美化院内环境,增设“多彩轮胎花园”,在彩色轮胎花盆中种植了月季花,居民路过赏心悦目。
第三步宣传引导,巩固整改成效
改建完成后,建西社区党总支为巩固整改成效,施划非机动车停车区域3处、消防通道网格线4处,制作并悬挂“此处禁止停车、感谢支持配合”、“车头朝里、摆放整齐”内容的温馨提示牌8个,引导辖区居民停车入位,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不断提高居民规范停车的意识和行为自觉。同时,发动志愿者、在职党员、物业等多方力量互相监督,发现乱停乱放、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及时曝光、督促整改,积极推进非机动车规范化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家住公园一号的刘女士惊讶地表示“几天没回家,都不认识了,出来进去的,真痛快!”物业工作人员更是豁然开朗,“以前,我们小区的自行车、电动车里三层外三层,到处乱放,我们要花很多时间把车‘捞’出来重新摆放,现在停车线的施划和停车区域的划分,让我们在管理上省事也省心了。”
从初步设想到前期筹备,再到组织实施,这一系列工作历时近两个月,这也被公园一号的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何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从生活环境更舒适更便利开始!对小区进行“微更新”,因地制宜开拓停车区域,既解决居民下班回家停车难的问题,又增加了观赏花卉,这样的“小事”,令居民们纷纷点赞,感受到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温暖!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