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门头沟区潭柘寺镇:以完善创城领导体制为抓手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常态化治理格局

来源:门头沟区文明办

时间:2022-06-17
  潭柘寺镇为进一步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成果,通过推进重难点地区人居环境治理,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通过加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组织领导,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不断增强推进创城常态化治理的向心力和制度执行力,建设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群众享有的常态化治理共同体。
  不断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在体制上用活存量。6月上旬,潭柘寺镇召开创城和人居环境拉练工作动员会,部署全镇各村居和社区认真对照《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村级)》开展自检自查拉练行动,持续巩固创城环境整治城果,进一步明确创城常态化发展方向,小型规模村居要扩大范围精益求精“立标杆”,大型规模村居要重在日常绣花功夫“争一流”,同时进一步压实镇创城工作指挥部向十大职能组职责,推动“平台化”共享治理经验、“一揽子”调处治理难点、“一体化”推进常态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系统化、精细化水平。
  6月9日,镇党委书记杨武平带队,全面检查南辛房村至草甸水村沿线人居环境治理情况,杨武平同志强调镇创城指挥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指导各村居兜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拓宽志愿者、热心人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加强网格化治理力度,构建镇域“群众自治圈”“基层共治圈”,不断激发体制存量优势。
  不断强化自治基石作用,在机制上用够增量。潭柘寺镇为精细精准精致落实好《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区实地测评指标体系》,推动人居环境标本兼治取得实效,建立“日检查、周调度、月回看”的治理机制,镇创城指挥部通过走、看、查相结合的方式到各村居和社区检查创城指标要素和人居环境治理成效,以“比学赶超”擂台考核机制为基础,不断优化督导措施,明确各村居当前阶段治理重点。始终坚持全周期管理,完善事前部署、事中督导、事后总结闭环治理机制,实现全过程、全要素、多场景动态治理,明确治理方向,不断强化“赛马效应”。
  6月,潭柘寺镇创城指挥部开展上半年人居环境治理“回头看”督导行动,全面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活力,全镇7个农村地区和3个社区累计动员党员117名、志愿者305名、热心群众750余名参与人居环境攻坚整治,清理生活垃圾17吨、大件垃圾及建筑垃圾21吨、小广告33处,规范指标设置21处,覆盖绿植2700余株,修补残疾人坡道42处,修缮墙皮19处,拆除旱厕2处,新增建设污水处理、安装绿化带围栏等项目5个。通过攻坚整治实现了各类基层治理力量的良性互动,为进一步有探索常态化创建有效路径提供了思路。
  强化法治保障作用,在手段上用好变量。潭柘寺镇持续发挥“平安潭柘保障平台”协调机制优势,在自治动员薄弱领域注入法治保障,以源头治理为目标,发挥依法治理“提速加码”的催化作用,以“零容忍”的态度紧盯“野餐、野炊、野营、野宿”等不文明行为,常态化检查民宿民俗、餐饮饭店、七小门店等临街商铺“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和文明防疫等方面的执法力度,构建行政执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新格局。
  6月,潭柘寺镇充分考虑文明防疫要求,在潭王路沿线重点区域设置文明游览引导栏15处、1300余米,镇综合执法队联合区城管局、王平镇及永定镇等多部门对潭王路沿线开展环境秩序专项治理,累计出动6车次,对潭王路沿线各类不文明行为开展宣传劝导,引导游客和周边市民群众文明旅游,自觉维护环境秩序,自觉抵制无照经营、露天烧烤等违法行为,避免扎堆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累计劝离野餐野营137处。同时开展“门前三包”、无照经营、店外经营、堆物堆料、牌匾标识以及标语宣传品检查3轮次,累计检查“门前三包”180余家次,规范无照经营44处,整改“门前三包”问题27处。
  下一步,潭柘寺镇将进一步深化探索常态化创建有效路径,推动实现基层治理全要素整合、网格化监管、“大兵团作战”。提高“镇-村-网格”三级联动治理能力,进一步落实好基础保障措施,大力发展创城志愿者队伍,常态开展人居环境治理,推动实现全民共治和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王健恩)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