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朝阳十八里店地区:防疫人日夜兼程决战疫情!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2-06-20
  当疫情再次来临,地区预流调组、数据组的工作,开启了“加速跑”模式,他们整日与电话、电脑为伴,“钻牛角尖”式追溯源头,化身“数据侠”24小时待命,尽全力扎紧疫情防控“包围圈”,默默无闻为地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钻牛角尖”式溯源争分夺秒织好安全网

流调组成员正在加紧拨打流调电话
  “您好,我是十八里店乡流调员,请问您近期有没有去过……”在乡预流调小组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电话声交织在偌大的屋子里,桌上是电脑、文件、电话座机,桌下的地板爬满电线。询问确诊和密接人员的行程轨迹、锁定其接触过的风险人员、排出风险点位,流调人员像一群织安全网的人,编织起来的信息越准确,脉络越分明,病毒就越难通行。
  由于近期“天堂超市酒吧”引发的聚集性疫情,乡预流调组每天接收的派单量从之前的一位数跳到三位数。收到大量的流调名单后,大家两两协作,一个负责电话提问,一个负责记录,加快了流调速度。
  电话提问包括6月5日以来,你见过谁,去过哪,参加过什么活动等。这些信息会形成材料,为寻找病毒源头和阻断病毒传播提供数据支撑。“说白了,流调就是找上家、找下家、摸清轨迹。”小组成员周晶晶解释,“上家是传染源,看有没有控制住,下家是疫情可能播散的范围,要提前采取行动。”
  流调对提问者的要求很高。要熟知调查表的模板内容,并梳理成通俗易懂的问题;要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或经验,通过聊天“钻牛角尖”般挖掘危险因素暴露史和其密切接触者;要思维缜密,有质疑和印证信息的能力。周晶晶介绍,除了要对确诊人员进行询问,还要对其接触过的人,包括家属、朋友、同在酒吧的其他人,甚至还有清洁工和一个他问过路的人等进行再次电话流调。锁定的同行者很多,队员们就一个一个地打电话,“一位确诊人员,常常要拨打五六通电话,询问一圈下来一个小时打不住。”周晶晶回忆。
  溯源调查要越快越好。乡预流调小组24小时待命,队员们分成白班和夜班两组,以接收接踵而来的派单。此外,为了加快流调速度,大家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流调。任务多的时候,要从早上8点忙到凌晨。
  除了求快,真正打起电话时,气氛又要软,要松。为了让对方放下提防心,对方接听电话后,周晶晶总是先热情地打招呼,像熟络的邻居般地问:“最近身体怎么样?”“中午吃的什么?”等对方放下防备心了,她才开始切入正题。对于倾诉欲比较强的、心情不好的,她则进行倾听和安抚。在此前拨通过的一位确诊人员同行者的通话中,对方愧疚万分,“孩子不听话乱跑,给社会带来不方便,真对不起,”周晶晶耐心安慰,并劝其不要给孩子过度的压力,“配合好防疫政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拼命三郎”电话不离手乡管控组成员把办公室当家
  为了及时、准确、迅速地完成庞大数量的流调工作,地区形成了管控组+村(社区)的联动型疫情防控数据排查工作架构,切实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平安建设办公室扛起了乡管控组工作,主要负责风险人员排查、落管、转运,政策传达解读的工作。作为数据排查的“中枢神经”,管控组需要熟悉地图、摸清地名,从而应对数据来源、类型的复杂多样,及时做到切块对接、分类指导。
  疫情防控严峻时期,排查任务总是接踵而来,只有尽快确认风险人员活动轨迹,并将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风险场所等全部排查出来,才能为后续科学管控打好基础。排查工作每天下发的流调数据少则几百个人,多则上千人,最高峰时,单日核单量达到了近7000件,24小时不间断值守、电话不离手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面对庞大的工作量,管控组常常从天亮忙到天黑,再忙到天亮。夜晚,人们睡梦正酣,“你是哪儿的?”“是不是诈骗电话?”面对群众的不配合、不理解,大家克服自身熬夜加班的疲惫,始终保持耐心,“今天的连夜打扰,是为了大家早日都不被打扰。”他们经常这样安抚不配合的人员,安抚好群众情绪后,随着群众的口述,工作人员快速敲击手边的键盘,记下了正确的关键信息,努力做到及时、全面、准确掌握信息。
  疫情以来,管控组成员秦明和同事们常常是凌晨才能下班,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大家纷纷选择居住在酒店或住在办公室,数月不回家。沙发配抱枕就是VIP大床,能眯上10分钟都是奢侈,凌晨三点多,即使再累再困,秦明也不敢懈怠,充满血丝的双眼不时看着身边的手机,“核酸检测差不多这个时候出结果,新的小程序派单马上就要来了。”秦明紧张地说,希望今天推送的数据可以少一点,大家手里还有没干完的活儿,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
  虽然排查任务艰巨,但大家都有拼命三郎般不服输的劲头,每个人都在克服着不同的困难,坚守在岗位上。6月9日至今,乡管控组联合各村、社区已对13492人开展了排查工作,跑出疫情防控加速度。
  每天查看上万条信息“数据侠”24小时待命查漏补缺
  “刚刚下发一批风险人员名单,这些人要进行集中转运,你赶紧挑出来地区的人员名单,越快越好!”6月9日下午五点多,乡数据组成员柴玉婷接到了紧急任务,从来自全区数百条人员信息中,挑出十八里店地区的人员,并进行数据汇总。柴玉婷是乡数据组成员,主要负责地区风险人员信息维护等工作。
  接下来的行动,要足够快。她迅速拟出一条通知,发到包含各村、社区的工作群,由各单位进行“认领”。同时,自己根据所负责的市级系统平台进行筛选。面对错综复杂的数千条数据,每分每秒的筛查时间都十分珍贵,她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一条关键信息。收集到各单位确认的名单后,她与自己挑出的名单反复对比核实。最终筛出48个名单信息,人员得以在当晚全部转运,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因为疫情形势复杂,任务来得常常措手不及。10号晚上11点多完成工作返回家中的柴玉婷又收到了紧急任务,排查风险人员涉及点位。来不及洗漱收拾,她火速打开电脑,根据系统搜索、汇总、核查……和昨天一样的操作,柴玉婷忙碌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半。
  “其实最难的是汇总各单位的数据,”乡数据组成员柴玉婷、李玲坦言,数据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万分精准。由于每个数据员对政策了解程度不一、标准不同等原因,在各单位上报信息后,二人要对数据进行一一核查校对,通过把区里下派名单信息和各单位上报信息进行对比,查漏补缺发现逻辑不清、底账有遗落等种种问题,逐一更改后再上报。汇总数据不光要精准,还要快速。如遇紧急工作通知,二人则给地区19个单位逐一打电话进行数据收集,为疫情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每天除了面对海量的数据,乡数据组还有其他额外工作,辖区在管人员派单入户核酸情况统计、部分集中点位核酸信息对接、当日落管人员情况更新等,工作千头万绪。3个防疫系统平台需要维护、上千条信息筛查、每天数十通电话核实,每条信息都要详细,每个数据都要精准,柴玉婷、李玲二人化身“数据侠”时刻待命,“每天晚上10点下班是常态。”李玲说道。
  此外,为了应对夜间突如其来的数据核查和流调派单任务,乡工作人员焦健和段雨潇二人自五月中旬至今一直坚守夜间值守岗位。夜晚专班的灯经常一亮就是一夜,此起彼伏的电话声和噼啪作响的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大家正在为流调溯源的信息复核与研判忙碌着,用专业、速度、数据和担当与病毒较量。
  一条又一条指向不明的数据核查,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进行数据分析,一通又一通的电话询问……自疫情发生以来,乡防疫预流调组、管控组、数据组争分夺秒、日夜兼程与病毒赛跑,24小时不打烊坚守防疫一线,为属地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为了让家园快快好起来,疫情防控还需要您的一份努力,小编在此呼吁,疫情当前,请您密切关注、响应防疫最新政策,自觉遵守防疫要求,如遇流调人员登门或电话流调,请您积极配合、如实回答,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今日十八里店微信号)
(责任编辑:王健恩)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