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上11点半,夜色已深,城市里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大多数的人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记者走进位于潘家园华威里的朝阳区应对规模疫情前线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这里依然灯火通明,键盘声、电话铃声、工作人员沟通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正在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出现以来,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始终保持24小时“在线”状态,用坚守和奉献守护着朝阳群众的平安。
一刻不停全力阻止病毒扩散
晚上12点,指挥部密接组小组长孔浩南一边接着电话,一边盯着系统,虽是深夜,但孔浩南和小组的同事们都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
“天堂超市酒吧出现聚集性疫情后,我们每天下派3000余条密接(含同时空)人员信息,之后会对一些有出入的信息进行核查,保证每一项数据的准确与真实。”孔浩南说,密接人员有本区判定,外区、外省市横转,在面对繁杂人员信息的同时,还要面临着风险人员因信息不明确,没有得到相应的管控,这就有可能给社会面带来危害。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时刻盯着系统,一旦发现系统中有退回人员信息,无论是白天、黑夜,都要第一时间去核实信息,弄清楚之后再派发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街乡,让他们尽快落位管控。
在片刻不停处理密接人员信息的同时,密接组工作人员还要为市民答疑解惑。
“喂,您好,我想要查一下我的风险等级。”“您好,我想问一下隔离期间的费用。”……电话一个一个涌进来,划破了夜的宁静。
“这项工作既要求我们具备流调能力,又要求我们‘接诉即办’,这就需要我们眼不离电脑,电话不离手。”孔浩南说,我们一刻不停,倾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让风险人群落位管控,阻止病毒扩散,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能早点回去陪陪家人。
事不过夜第一时间出具封管控建议
小区出现病例了要采取什么措施?封管控的范围是什么?在密接组的斜对门,是管控意见组,组长马建新正带着组员撰写封管控建议。
在管控意见组办公室里,醒目地张贴着一张朝阳区的地图,“出具封管控建议的关键性材料一是流调报告,二是小区的平面图。”组员柳静说,管控意见组共有8个人,此次疫情以来,他们最多的一天出具了40份封管控建议。
出具封管控建议要根据病例在居住区域的活动轨迹、范围、居住环境、阳性者的核酸检测具体数值及感染来源是否清楚进行判定,给出封控、管控以及核酸检测、抗原频次等相关指导建议。“事不过夜,不管当天涉及多少个病例,我们都要第一时间出具管控建议。”柳静说,通宵撰写封管控建议是疫情应急处置时他们的工作常态,最繁忙的一天,他们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6点。此外,他们还要根据封控区人员的核酸检测情况等研判,给出封降管和解控建议。
“科学、高效、精准划定封管控区,是以快制快,阻断奥密克戎新冠疫情传播,实现‘动态清零’总目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马建新说。
全天候坚守汇总最新精准信息
6月17日凌晨1点,在信息管理组,质控员周翔飞和组员们也正在收集、统计疫情防控数据,汇总每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信息,为朝阳区的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为了确保信息报告的完整性,信息管理组一个班坚守24小时,即从前一日中午1点一直到次日中午1点。一人负责电话联系各组收集信息,一人负责盯着办公系统,实时记录密接等人群的数据更新,一人帮着核实信息,制作病例表格,一人盯守会议,记录会议信息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记者看到,在叶华强的办公桌上,摆着好几个空的可乐瓶,“刚喝了瓶可乐提神,我是新手,不能给大家拖后腿,争取材料一遍通过。”刚接手收集疫情防控病例、会议信息的他给自己打气。
“这次聚集性疫情呈现的特点是涉及人员年轻、爱社交、流动性强,短时间爆发病例数多,涉及风险点位多,流调管控难度大,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周翔飞说,这就需要大家更加细心谨慎,付出更多时间,一刻都不能休息,累了也没时间回宿舍,半夜只能在办公室架起临时床铺稍事休息。“只有信息是最新、最精准的,才能‘稳准狠’地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
记者手记
在指挥部里,每个房间的一角都堆放着方便食品和提神茶包,办公桌上、桌下,能看到牙缸牙刷、脸盆等洗漱用品,还有趴睡枕、行军床。这些东西仿佛告诉我,这栋楼里的工作人员如何度过紧张的日日夜夜。采访中,不少人因对家人的愧疚而红了眼眶,他们因为工作而错过了孩子的高考,也赶不上小升初、初中毕业考试,还有人许久没陪过家人。
但是,每个人都在坚守着,他们嘴里说得最多的是“事不过夜”“争分夺秒”“一刻也不能停”……他们对待手头工作的紧迫感责任心、面对繁忙工作时的坚强意志,让人感动。坚持就是胜利,深夜的前方就是黎明。让我们众志成城,击退病毒,携手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朝阳报)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