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09-26“蓝马甲”志愿者教“西城大妈”学习防诈技巧
9月7日,“蓝马甲”公益活动走进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民警高山为平安志愿者“西城大妈”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方式。
讲座现场,民警高山以实际案例为主,讲解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并通过一段“骗子录音”,让“西城大妈”们切身体会骗子的超高“伪装术”。录音中,骗子谎称接电话者资产受到威胁,“温馨提示”她尽快报警,可报警电话不是110,而是骗子口中的“陌生号”。高山强调:“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10电话报警,不要相信骗子口中的‘关系号码’,更不要轻易转移自己的资产。”
此外,冒充司法机关人员也是骗子惯用伎俩,公安机关没有安全账户,不需要任何人转账汇款,也不会通过网络途径办案。最后,高山用一首“打油诗”帮助“西城大妈”们熟记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方式——“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讲解很透彻,受益良多,尤其是最后的打油诗,更方便我们在日常志愿行动中提升居民‘反诈骗’意识。”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王琪说。
据悉,“蓝马甲”是国家反诈中心、工信部反诈中心指导下,由支付宝发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公益志愿者行动,主要提供数字助老、防骗知识普及、金融知识安全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本期,“蓝马甲”与《北京日报》合作,邀请北京市刑事侦查总队工作人员走进社区讲解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方式,旨在借助基层志愿者力量,扩大“反诈骗”影响力,呼吁全民反诈。
温馨提示
反诈讲座聚焦三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市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民警高山依据现场居民提问,总结出三个常见“诈骗”问题,并对这三个问题做了详细回答。
问题1:为什么明明知道骗子的银行卡号、手机号,我们还是很难抓到骗子?
答:现在犯罪嫌疑人使用的银行卡和手机号都是从其他地方购买来的,并不是本人名下的,因此很难得知是谁在使用这些银行卡和手机号,所以我们呼吁群众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等实名物品,千万不要丢弃或贩卖,以免落入犯罪嫌疑人手中。
问题2: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已落入电信网络诈骗圈套?
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接到陌生电话或者遇到不熟悉的领域需要大规模的钱款交易时,一定要多问问身边熟人,尽可能全面了解信息。尤其是老年人,不要盲目相信网上一蹴而就的养生法、理财产品等,要多跟子女、邻居沟通,及时了解新型诈骗手段,防范于未然,保护好自身财产。
问题3:某影城“内测票”跟电信网络诈骗有什么关系?
答:受某影城开业热度影响,近日北京出现以“内测票”为噱头的新型电信诈骗方式。骗子借助人们想提前游览某影城的心态,宣称手里有“内测票”可以出售。殊不知,购买者在汇款的瞬间,不仅泄露了个人信息,钱款也不翼而飞。高山提醒您,内测票不会公开出售,切不可相信陌生人的一面之词,莫因为贪小便宜失了游玩的兴致。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