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房山区:“五小党建”党支部工作法,取得大效果

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02

  东太平村、西太平村位于房山区十渡镇最北端,地处太行山脉东,2万多亩的村域面积里有10道沟、村子被大山牢牢“夹住”,2016年被确定为北京市低收入村。2020年,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民生,东、西太平村成立了东太平村西太平村联合党支部,现有党员58人,其中党支部委员5人。近年来,针对党组织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党员集中难、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党支部结合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开设“小讲堂”、举办“小活动”、送去“小关爱”、做好“小专栏”、注重“小警示”入手,创建了“五小党建工作法”,使党建工作有机融入民生实事办理全过程,有效提升了村级组织力。

  因材施教,开设“小课堂”提升水平

  党支部充分利用党员和村民的农闲时间“见缝插针”开展“小课堂”党员学习活动,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每月开展“小课堂”活动不少于4次。课堂上,积极运用“小讨论、小串讲、小辅导、小提示”的学习方法,组织本支部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等,充分发挥小时间、小题目的灵活优势,变“集中专题”教育为“分时教育”,有效提升党员思想水平。

  因地制宜,举办“小活动”凝聚人心

  党支部每月至少组织党员开展1次“小活动”,通过一次次的党建“小活动”,达到互通有无、交流学习、凝聚人心的学习效果。目前,已举办党建“小活动”36场次,参与活动人员29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坚定了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嘘寒问暖,送去“小关爱”赢得民心

  “七一”为党员准备了一张主题鲜明、党性突出的生日贺卡,给党员过“政治生日”。设计“心愿树”,对各村、各单位低收入户、建国前老党员、老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制作《低收入户台账》《困难党员台账》《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明、情况清、数据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问困难、问需求、送帮扶、送温暖”的“两送两问”党建活动,为困难党员和百姓分忧、解愁。

  潜移默化,设计“小专栏”弘扬正气

  充分利用流动展板、墙报、橱窗等,树立良好的党风、民风、政风。以“建党100周年华诞”为主题,开设了党建宣传“小专栏”;在橱窗明显位置张贴“入党誓词”海报、摆放党建展板,让全村党员和广大百姓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就学习了党建“小知识”。农村的党务、村务、财务、计生、土地承包项目、集体资产管理等,也都定期放到橱窗的“小专栏”里,将“公布内容通俗化、公布形式专栏化”,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凝聚了人心。

  防微杜渐,注重“小警示”落实责任

  党支部坚持“早发现、早教育、早提醒、早警示”的工作思路,抓住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发送短信、微信提醒警示等方式,为党员送上“监督警示小套餐”。针对个别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水平不高的党员,党组织及时发送提示,对其进行警示提醒。

  在“五小党建工作法”的带动下,东太平村、西太平村民心更齐了,方向更明了,干劲更足了,盘活了绿水青山,打造了集体旅游产业,百姓富裕了,摘掉了“低收入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两顶“帽子”。

  抓牢“接地气”,提升组织力

  要用农村党员百姓容易接受的、能听得清看得懂的形式宣传党的理论,通过开设“小课堂”、举办“小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地制宜的“接地气”,引导党员百姓由原来的被动不愿不想参加转变成主动想要愿意参加党的活动。

  抓实“办实事”,发挥先锋力

  党员群众是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最大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只有通过切实可行的形式,真听民声、听真民生,针对群众把最关心的困惑难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抓住“小与大”,激发创造力

  要让更多的党员群众自觉参与到乡村建设和治理当中,做到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党支部才能真正汇集民心民意,进一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