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西城区椿树街道多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03

30项民生清单为群众办实事

工作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相关福利政策

京报馆吸引众多党员群众参观打卡

工作人员在魏染胡同查看垃圾分类是否合规

  在红色初心启航线上,一次次集中学习涤荡心灵。在民生实事清单上,一件件贴心事记录为民服务真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椿树街道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充分利用辖区红色资源,打造两个“红色阵地”,同时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列出学习教育、暖心关爱、便民服务、安全守护和城市环境五类30项为民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助力党史学习教育见实效。

  红色阵地

  党员守护初心启航线

  椿树街道工作人员杨震寰最近多了一项工作,和同事定期到“一街一路”红色初心起航线巡查,维护街面和道路的环境秩序。

  “一街一路”红色初心起航线诞生的时间并不长,6月23日正式揭牌,标志着椿树街道两个“红色阵地”,即“一街一路”红色初心起航线、魏染书屋“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正式落成。

  “一街一路”红色初心起航线是椿树街道将地区红色资源连点成线,通过浏览参观、沉浸体验和深度讲解的方式,为地区党员干部提供追寻红色历史的新阵地。“一街”即东椿树党史文化一条街,这里陆续推出了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重温初心故事等内容。“一路”指以椿树书苑(林白水故居)、京报馆(邵飘萍故居)、福州新馆(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新京华书局为代表的红色初心线路。

  揭牌仪式当天,15名青年党员代表作为先行“体验官”,体验了“一街一路”红色初心起航线路,重温百年党史。杨震寰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他成为“一街一路”的守护者。

  如今,“一街一路”所在地魏染胡同落地“撤桶并站”,310米的胡同仅剩2组,桶内垃圾投递量减少了一半左右。“为了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在检查时就要多看一眼,多查一遍。”杨震寰说。

  学习教育

  初心课堂传承红色基因

  魏染书屋“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是椿树街道打造的另一个红色阵地。椿树街道以京报馆中的魏染书屋为载体,以革命志士邵飘萍英勇就义时间1926年4月26日凌晨四点钟为名,开办“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该课堂分为学、思、践、悟四个环节,从6月初设立至今,辖区49个支部近两千名党员陆续在红色课堂中,感悟百年党史蕴含的智慧与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红色初心课堂所在地魏染书屋装饰得非常用心。屋内长桌醒目处,有“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的桌牌。桌上的“书签树”,挂着党员们制作的信仰书签。桌边摆放着拓印工具,党员可体验报纸印制。墙上贴着长长的画卷,展现了社区志愿者在疫情期间辛苦付出的一个个感人瞬间。

  红色初心课堂吸引了众多党员群众和学生。今年儿童节,红色初心课堂迎来了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讲解员为大家讲述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历史和北京地区报业发展的脉络,让学生们了解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每讲解完一部分,讲解员都会现场提问,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同时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现场,同学们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邵飘萍铜像献上花篮。

  暖心关怀

  “爱心敲门”上门送关爱

  “苏师傅,您仔细对一下单子。”深秋天气渐凉,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的唐娟和田野来到辖区居民苏玉国家送药费报销单。刚一敲门,苏强就知道是谁来了。“刚给你们打完电话就过来了,速度太快了!”据苏师傅介绍,有时候天气寒冷加之身体不适去报销药费非常困难。自从街道开展“爱心敲门”行动以来,难题得到了解决。慢慢熟悉后,遇到别的困难苏师傅也请工作人员帮忙。买个东西、咨询个问题,超出药费报销服务内容的问题,工作人员也会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据唐娟介绍,“爱心敲门”行动针对辖区内高龄、伤残、孤老等行动不便的群众,主动提供上门收取药费等服务。为了让服务更贴心,唐娟上门收单前会做好电话预约,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打扰。上门收单时会双人出勤,坚持做到“三清”,即票据清、金额清、材料清,当面核实无误后双方确认签字,确保单据“零差错”。返回单位核对无误后,再录入系统并严格落实三天上报制度,单据审核完毕后将报销分割单再次上门送达。“爱心敲门”暖心关爱服务不仅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也使群众感受到贴心服务无处不在。

  安全守护

  “里子面子”实现双提升

  “我们胡同现在路平了,道宽了。架空线一入地,抬头往上一看,天空都显得豁亮多了。20多处新安装的步道灯,一到晚上把整条胡同照得清清楚楚。”在魏染胡同住了70多年的尹树昌,说起胡同的变化,心里美滋滋的。

  2020年,椿树街道启动魏染胡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党建引领下,特别针对京报馆周边街巷的历史沿革、空间特色、功能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施工,尽量保留有价值的老门、老窗、老砖老瓦、老门墩等物件,力争做到修旧如旧,确保胡同整治有里有面儿。如今,胡同统一青砖灰瓦的古朴样貌,家家户户门口都装上砖雕样式的门牌。

  胡同南口还增设了一处口袋公园。这里的前身是一片闲置空地,一半空间被胡同居民堆满了杂物,另一半空间则被无序停放的机动车占据。背街小巷整治启动后,居民们提议给建个小花园。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听取意见后,对这里进行了改造,2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成为老人健身聊天的好去处。

  单元门朝向马路、多处进出通道、社会车辆多、管控难度大……这是开放式老旧小区面临的难题。今年6月,宣武门外东大街社区的5栋开放式居民楼的这些难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据了解,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作为牵头科室,在宣东4号楼、8号楼、12号楼、16号楼、20号楼安装了铁艺护栏及大门,对宣东社区临街楼进行封闭管理。“护栏安装后,每个单元门都留有出入口,一点不影响大家出行。相比以前一出单元门就是马路的开放式管理,这些护栏让我们更有安全感,而且小区面貌更整洁有序了。”社区居民王秀文说。(北京西城报 记者于丽爽 付善元文 武亦彬 姜灏摄)

(责任编辑:王宇静)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