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房山区良乡四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俊谈双减

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04

  “双减”指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义教阶段的学校而言,重点在前者,即学生作业负担。我们要减的是没有必要的、低质或无效的、过重的作业负担。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站在课程的高度、管理的维度、学生的角度系统思考、全面发力,才能确保“减负”目标落地。

  房山区指导我们要围绕“双减”工作中“课程、教材、课堂、作业、考试、课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我们也与区里每周的“双减”工作提示信息及时对标。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是学校课程的核心,要持续研究课标、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法等要素,要研究好要素间的关系,让所有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指向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这些要素里最关键的要素是老师。对所有这些要素的理解程度、要素间关系的认知程度、课程最终的实施效果都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每所学校重中之重。

  以房山区良乡四中为例,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8岁,家庭负担重,个人健康状态呈下降态势,再靠拼时间、拼精力,提升教师内驱力也不现实。所以早在2020年开学之初,良乡四中就提出以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借助“双减”契机,我们又旗帜鲜明、重新定义“敬业”精神。今天的“敬业”不是耗时间、拼体力,课上不足课后补,而是明原理、善整合、优措施、善沟通、提质量。即教师学习在前,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学习脑科学的最新成果,认真研究学生到底是怎么学习的、怎么学会学习的,明白本学科的学科本质、核心概念、学科素养与育人目标间的关系、课标与教材间的关系等。为了不增加老师负担,学校进行整体设计,提供平台和载体,减掉不必要的“负担”,让老师们有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我们充分利用区里启动的课程领导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学科教研活动,以项目驱动、问题导向、分层推进的方式,将全体教师吸引到学习、实践中来。我们开展育人目标大讨论,召开育人成果研讨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路径。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德育一体化建设架构,让课程整体趋向于简约精致,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优质资源整合利用项目为突破口,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实效。期待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让学校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师生发展,奠基学校发展,彰显政策方向。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课程方案优化,呈现出课程体系的系统性、逻辑性、课程多样与选择性、课程改革的时代性、课程研修的创新性、课程资源的整合性等。随着教师观念发生转变,教学语言、教学行为也有所改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创造性地实施不同形式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都在努力将“因材施教”落实在课堂上和作业设计上。

  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的探索,当“双减”令下达时,良乡四中教师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只是更加坚定了从前探索方向的正确性。围绕作业,我们制定作业管理实施方案,组建作业管理队伍,遴选骨干教师,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专题研究,重点围绕作业的功能、设计、布置、批改、讲评等进行研究。引导教师把“作业设计与实施”与学科知识能力研究、学情分析诊断研究、教育教学目标研究、考试考查研究紧密结合,提高作业设计合理化水平(坡度、梯度、数量),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生发性,并通过对“作业量”的科学、合理控制,保障学生能够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高效完成作业,同时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复习、预习和拓展性自主学习时间。

  当然,“双减”要想形成长效机制,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减负”绝对不是没有负担,关键是真正促进师生发展,有助于培养出有坚定理想信念、健康阳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这样的挑战,作为教育人,我们不抱怨、不退缩、不观望,而是用教育人一直饱含的教育情怀,一直涵养的教育智慧,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更好地实现。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