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08近年来,体育馆路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群众诉求,践行文明实践,整合辖区公共服务资源,广泛开展卫生扫除、志愿服务大集、社区邻里节等系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地区涌现出一批精神高尚、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在2020年全市开展的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体育馆路街道四块玉社区荣获“首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体育馆路街道“陶耀华志愿家庭”荣获“首都最美志愿家庭”荣誉称号。
陶耀华家住东城区法华南里社区,党龄43年,是法华南里社区老党员先锋队成员。陶耀华与爱人谢亦和都退休于北京东华服装集团公司红叶分公司,到现在已携手走过41年,一直恩爱如初。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疫情值守卡口处,垃圾分类桶站旁,社区大扫除中都能看到他们冲锋在前,志愿服务的身影。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建设。陶耀华家庭被评为2020年第二季度“首都最美家庭”。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陶耀华同志在爱人的支持下主动向法华南里社区党委申请参加社区防疫一线工作,志愿参与社区防控工作。在别人与家人团聚过年之际,她已默默驻守防疫一线100余天。每次在防疫卡口值守,陶耀华都带着爱人给她事先准备的防护镜、水杯、一次性手套和纸巾等“爱心装备”,无论风霜雨雪,居民都能在社区卡口处看到这位老党员的身影,用自己的坚守筑牢社区安全线。
随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社区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陶耀华同志又是一马当先地报了名。她还发动爱人与她一起学习,先是通过报纸、电视新闻、宣传资料、手机APP和公众号在家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常识,然后通过手机微信向社区微信群发送垃圾分类知识链接及自己实践垃圾分类的技巧等。防疫志愿工作和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在某些时间段有冲突,社区工作人员正要找她商量志愿工作时间,她说“没事儿,我老伴儿可以值岗,他做防疫志愿者,我做垃圾分类指导员!”就这样,每天早上7点至9点、下午1点到3点、晚上6点到8点,总能在社区看到这老两口的身影。
自开展垃圾分类指导工作以来,陶耀华累积值守时间是所有志愿者中最长的,她所负责的垃圾投放点位是社区垃圾分类有效率最高的。在垃圾分类指导岗上的时候,她准备的东西可齐全了,一次性手套、扫帚簸箕、消毒喷壶,还有宣传彩页。为了让部分居民倒垃圾不脏手,她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垃圾桶盖的把手先消毒再擦干净。居民倒厨余垃圾,她总是迎上前,告知居民厨余垃圾需要“裸投”,遇有着急上班的年轻人,她就主动帮他们解开垃圾袋进行投放。受她指导的次数多了,很多居民也逐步自觉分类。她常常自嘲:“我脸皮厚,社区中认识的人也多,我在垃圾箱旁一站,别人就不好意思不分类了。”
陶耀华与爱人温暖相伴,他们用行动感染、带动着社区居民,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着一份“家”的力量。
体育馆路街道将以此次荣誉为新起点,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挖掘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引导和带动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持续推动街道辖区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
(责任编辑:张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