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门头沟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19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15次、区四套班子领导、处级单位“一把手”带头讲党课120余场;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完成168项重点民生项目,实施山区1.7万多户家庭冬季取暖清洁能源改造工程,97项创城为民惠民办实事项目实现开工率100%......这就是今年门头沟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交出的一份实实在在的答卷。
数据统计,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15次;区四套班子领导、处级单位“一把手”,带头讲党课120余场,全区1189个党支部高水准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同时,邀请中央党校专家深度解读“七一”讲话精神,全区2万余名干部群众通过网络直播同步收看,并通过交流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此外,门头沟区还组织86家处级单位、600余名处级干部,开展了“树立正确党史观 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两期专题读书班,为1360个党组织全部配备了7本指定书目。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读书打卡、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之后,以专题培训形式,推动353名新一届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上好“党史第一课”,区教育系统3.5万名师生1200个班级同上“学党史”开学第一课,将家国情怀“种”心中。在门头沟区打造了“移动式”流动党员驿站,破解261名流动党员服务管理难题。
特别是,依托马克思主义读书会,门头沟区开展了“百名党员讲党史”等特色读书活动,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工作体系,推进“四史”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夯实思想基础的同时,门头沟区系统梳理了分布在117个村的1328处红色资源点位,推出了18条红色线路和百场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实景剧演出;以崔显芳一门四烈士、代代跟党走的感人事迹为原型,推出原创曲剧《跟党走》,在天桥艺术中心、中国评剧院等演出5场;出版《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门头沟区历史》《红旗漫卷西山》等百套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书刊,推出《红色宛平》专题展览,开展《门头沟矿区:最早接受马克思学说的地区之一》等课题研究,挖掘推出建国前老党员口述史《斋堂川的九朵红花》,将重阳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开展红歌传唱、书画美术展等七大类51项特色活动。开发《评说京西风云》《从崔显芳到崔显芳们》等九大专题百堂红色精品课程,以四本指定书目为基础,在区委党校主体班次开展“红色历史大家谈”互动教学活动,推出“十月讲堂”系列互动性情景课程。依托“红色门头沟”“‘两山’理论守护人”两个百姓宣讲团,开展宣讲300余场,受众2万余人,打造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景课堂。同时,与《北京青年报》合作策划专题宣传报道“老区新章——绿水青山间的红色基因”,得到市委宣传部“堪称党史学习教育中靓丽的一笔”的高度评价。
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主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今年以来,我区紧扣“七有”“五性”,依托创新推出的接诉即办“515”工作法,建立区级“每月一题”机制,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亲自落实,212项重点民生项目已完成168项,解决了物业服务不规范、过街天桥积水等一批民生问题。积极争取3.9亿元中央和市级煤改电配套资金,实施山区1.7万多户家庭冬季取暖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同时,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投入9200万资金解决老旧小区地面和道路破损、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7项创城为民惠民办实事项目,开工率100%、已完工85%。通过创城提升百姓幸福感,把一件件“难事”干成了“好事”。
下一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中,门头沟区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首要的政治任务,组织党员干部专题培训和宣讲活动,同时,对117个村1328处红色资源进行再盘点、再开发、再整合,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持续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抓好97项创城为民惠民办实事项目和212项重点民生项目,建立健全“走千家近万户”、“访民情知民意”等未诉先办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实事项目办得快、办得成、办得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外,门头沟区还将继续强化区委各指导组对各部门各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跟进督导,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迎检测评重点问题整改作为办实事项目,纳入督导内容,及时总结发现督导部门单位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亮点和成效,形成门头沟区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品牌,切实以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