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房山弘恩寺竟是皇帝下圣旨建造的!

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23

  在房山区窦店镇有一棵奇绝的“古槐寄藤”,古藤缠绕着一棵巨大的古槐,这棵古藤有三百多年历史,就在古刹弘恩寺内。

  弘恩寺坐北朝南,前后五进殿宇,规模宏大、雄伟壮丽、碑碣林立 松柏苍劲,四周筑有高大的灰瓦红墙。远远望去酷似北京紫禁城的外城,让人感觉到特别庄重、雄伟、壮观。

  这座寺院敕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敕建是皇帝下圣旨出资建造的,相当于现在国家红头文件规定由财政部拨款。到了清朝康熙五十七年进行过重修,清乾隆七年毁于大火后重建,2016年从新进行了修缮。

  明清时期,弘恩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寺庙,现在可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虽然现在的弘恩寺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只留下几进院落的庙堂,但留下了一段故事。

  曾经这里不仅是佛家弟子诵经膜拜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王公大臣途径此地必须下马进香的地方。这么一座古老的寺院与朝廷的文武官员有什么关系呢?

  据当地上了年纪的人说,这里曾是明末崇祯皇帝第三子人称“朱三太子”出家的地方。当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推翻了明王朝,崇祯皇帝从故官北门逃至景山自缢身亡,而朱三太子则由王承恩背着逃出了京城,后来逃到京郊弘恩寺削发为僧,出家皈依佛门。李自成当了皇帝以后,在金銮宝殿上发现崇祯的遗书,上面写着:“能杀吾三宫六院,莫杀一个百姓。”李自成看后觉得崇祯还算个明君,后来又听说皇帝的三太子流亡他乡,便派官兵四处查寻。之后,官兵们终于在弘恩寺找到了三太子,于是规劝朱三太子回京,但是任凭怎么劝说,太子就是不应,李自成没有办法于是就赐给弘恩寺半副銮舆,又割地三百六十顷作为弘恩寺庙产,并且在弘恩寺门前设了“下马石”,上刻“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弘恩寺从此更加兴旺了!

  弘恩寺的大门不是向南开而是向西开的,说起来这大门可不是随便改的,这当中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清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从保定过来去北京,弘恩寺是必经之路。传说李总督每次进京途经弘恩寺,到了山门前还得下轿,十分不便,因此他就派手下人在弘恩寺之侧另外开辟了一条新路,再进京时就可以绕过弘恩寺,免得下轿了。又过了许多年,李鸿章收买了一个人到弘恩寺游说说什么山门方位不对,弘恩寺要想兴旺必须改门朝南开,寺中的方丈听后一想觉得是那么个道理,于是,便改开南门了。这个故事传了许多年,直到现在人们提起来还是津津乐道呢!

(责任编辑:王宇静)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