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房山区:打开心灵的窗户!动起来!疯起来! ——学习黄梅戏的点滴感受

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2-01-26
  我们是一群普通的中老年人,因为共同的爱好和机缘,一起走进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开设的“艺术学堂”。在这里,我们有幸进入了黄梅戏课堂并认识了黄梅戏专业出身的徐亚文老师,他戏曲底蕴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更难得的是,他有一颗对黄梅戏炽热的、奉献的心。在课堂上,他总能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上课状态,时而激情洋溢、时而循循善诱。他还针对我们中老年人人生阅历丰富的特点,因材施教,引领我们把对人生的体悟融入到黄梅戏人物角色中来,开辟出了适合我们这个群体的教学方法。 
  戏曲在我们认知里是专业而古老的,离普通人似乎很遥远,但严凤英、马兰、《女驸马》《打猪草》这些名家名段仿佛具有魔力,一直萦绕在脑海,回响在耳畔,伴随我们渡过了大半生。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姐妹都是怀揣探奇和美好的圆梦心态来学习的,大部分既没音乐基础又硬胳膊硬腿的。刚上两次课,唱腔就把我们难住了,看来真正要学习这门艺术光凭着爱好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开始怀疑能否坚持学下去,也有学员想打退堂鼓,跟老师诉苦说:“我可能学不下去了,年龄大了,找不到黄梅戏唱腔委婉欢畅的感觉,四肢还僵硬,迈不开步,不是这块料呀!”老师却好像司空见惯,淡定地说:“很正常,开始学习都这样,多听多练就找着感觉了。”我们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硬着头皮学下去。
  几次课下来,我们发现,徐老师并没有在字正腔圆、一招一式方面过多要求,而是引导我们从角色情感出发,从理解人物出发,用聊天的方式鼓励我们放下杂念、放松心态、释放自我,用心灵去体会每个角色的内心情感。这种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也许正是来自于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切艺术都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与情感”这个观点的理解以及对群众文化的认知吧!很快,我们也就慢慢找到感觉了!再后来,我们发现在黄梅戏课堂上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和愉悦感,这就更坚定了爱好、学习黄梅戏的决心了,以致数着日子盼望着上课。图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下来,我们的演唱水平、身段动作、塑造角色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从最初的不敢开口到现在我们都能像模像样地演唱几段黄梅戏名段了,如《牛郎织女》《夫妻双双把家还》《女驸马》《夫妻观灯》《小辞店》等等。
  在这之前,我们都是奶奶、姥姥级别的身份,经过岁月的磨砺,年华渐老,身心俱疲。但现在只要来到黄梅戏课堂,我们真的热血沸腾,判若两人,特别的开心快乐,像是年轻了几十岁一样。更重要的是,在徐老师的课上,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会唱黄梅戏本身,而是真正体验到了老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就像他经常在课堂上的喊话:“放开,疯起来!”在他带领、感染下,我们也卸掉了思想、身体上的包袱,以黄梅戏课堂为平台,“打开了心灵的窗户,放飞了自我!真正地疯了起来!动了起来!真好”!
  总而言之,在黄梅戏课堂,我们不仅通过学习黄梅戏,拓展了欣赏戏曲的视野,深入体悟到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真谛和魅力,而且达到了滋润心灵、健康身心、释放压力、抚平沧桑的目的。更有幸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注与关爱下,我们享受了群众文化、老年文化蓬勃发展的福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当益壮、老有所为,艺术洗涤了我们的灵魂,艺术唤醒了我们的生命。
  特别感谢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开设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堂系列,把我们这些有着共同爱好的老姐妹们吸引到这里来;感谢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重视,为我们搭建了能够实现梦想的宝贵平台;感谢徐亚文老师,他过硬的专业功力、优秀的专业素养及认真负责的授课精神令我们敬佩。
  至此,愿中心的各项活动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希望这个平台永存,更希望中心能多给我们创造锻炼展示的机会。祝愿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各位老师们,虎年吉祥,幸福安康!
  学员孟纯芳、杨玲周萍、李慧娟、张玉美、张桂英、张桂芳、常群兰、黄丽蓉、王慧仙敬上。
(责任编辑:冯帅)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