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是逆行者也是追光者。前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投入到这场战斗中,他们迎难而上,在自己的岗位上日不休、夜不寐,加班加点地辛勤工作、默默奉献……
我的隔离点驻守日记
北京疫情反弹,我所在的房山区河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闻令而动,火速集结医护队伍动身前往指定医学集中观察点。我们的任务是接收密接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我深感责任重大,时刻提醒自己对待工作任务要万分认真谨慎。
每天清晨开始核酸采样、区域消毒、各种报表,常常要忙碌到深夜。能闲暇思考的时候,我总会在心中默默想起那位渐冻人院长高尚的背影,想起钟南山院士高龄挂帅出征的坚毅目光。于是我的脚步更加坚定了,我的目光也益愈清明了。
接触密接人员何其危险?可队伍中从没人后退。和疫情直面无疑需要太多的勇气,如若我是孤身一人,也许在刚刚到来时就会胆怯溃退,可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的队长先必忠,有多次进入观察点的经验,坚定的心态让他无论何时都冲在最前。但立直标,终无曲影,让我心惊的是他那双细狭的眼睛,虽然已经不眠不休40几个钟头,疲惫的眼睛里居然始终能透出坚定的光,惊叹之余我不禁肃然起敬,在已经共同生活的十几个日夜里,我常会望着先队长的背影,心疼又敬佩。
护士长董艳馨一直以来让我钦佩不已,不管在多么紧急混乱的时刻,她总能像定海神针一般将一切梳理整齐,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序,面对危险性更大的任务时,她总是身先士卒,成为我们队伍里的保护伞。面对如我一样初来乍到的战友,她的言行如春风徐徐,温润心田,那些工作中的细细指导更令我受益匪浅,是授业的恩师也是亲切的姐姐。她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激励着我不断求索,尽心付出。
时光飞逝,可总有一些日子叫人铭记。在1月19日风雪交加的夜里,观察点一下集中接收三十余人,对经验寥寥的我来说当时那些昏天暗地的片段已渐渐模糊,印象中只有自己不断奔走在密接者间、疯狂登记的回闪,而唯一让我清晰无比的唯有护士姐姐陈迎新无数次奔向我的身影。
我每次更换防护服时,她就迅速奔向我,细心给我消毒,做好每一关的防护,身上沉重的军大衣压得她左右摇晃。她在纷飞的雪夜来回奔跑,常常摔倒,从隔离区走出的我眼看着她倒下、起来、再奔向我,根本顾不上疼痛。夜幕下,风雪中,她柔弱的身躯迸发着坚不可摧的力量。脱掉防护服,我的头和脸都湿漉漉的,已分不清是雪水,是汗水,还是泪水。
正是因为我们之间的守望相助,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觉得害怕。比起那些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每天的消杀、核酸采样、健康监测等日常工作倒是我们相对轻松的时刻,但我们也深知危险无处不在,更需警钟长鸣。
防护衣穿脱不便,活动起来密闭的护目镜和口罩让人呼吸不畅,寸步难行,每当我回到宿舍,我总能感到工作时被压下的疲惫瞬间以让人近乎崩溃的趋势呼啸而来。我想我的队友们也是同样,但平日里那些疲惫在他们的身上丝毫没有显现,他们始终带领着我积极、饱满、投入而热情。
也许医生在很多时候,就是安全感的代言吧。新春佳节,恰是万家团聚的时刻,而对于我们这一支队伍来说,深知“先天下之忧而忧”之重任,深明“士当弘毅,任重道远”之艰难,深盼国泰民安,当我选择白衣时,我就清楚了一生的方向,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用热水澡冲掉了一身的疲惫,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我似乎看到了十年前那个在高考志愿书上,毅然填写中医药大学的骄傲少年……
疫情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都像战士一样,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风霜还是雨雪,一如既往闻令而动,向疫而行,始终践行着医者的神圣职责,只为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守护百姓安康!
(责任编辑: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