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欢迎你”还在耳畔传唱,转眼间,大街小巷已经哼起了“一起向未来”。2个月前,我接到参加北京冬奥医疗保障工作的任务,心情无比激动。
2022年1月5日清晨,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12名涉冬奥场所医疗保障人员,伴着星光,踏上了前往北京延庆赛区的旅程,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倒计时30天延庆赛区医疗保障组誓师动员大会”。
延庆的冬天比房山要冷很多,大会现场的人们却是热情似火,激情澎湃。冬奥会的召开承载着全国人民的祈盼和希望,更是北京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每一位保障组成员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信心满满,誓要向全世界展示一个“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国际盛会。
世园凯悦和世园汤泉两个酒店是一个大的保障组,我是这里唯一的护士,未来将要面对240名工作人员和350名外籍媒体,这份熟悉又陌生的工作真是个巨大的挑战。今天是冬奥会倒计时22天,从1月5日到13日,我们在各自的驻点保障组开展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熟悉驻点酒店的环境、深入解读防疫手册、修订驻点医疗组规章制度、设计符合防疫要求的人员物资流线、诊疗室的改造、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并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桌面推演和实地演练。9天的时间,每个人都倾尽全力,都希望在闭环之前把准备工作做的充分一点,再充分一点。从刚到酒店的一脸茫然,到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我希望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守护冬奥期间入住这里的每一个人。
1月20日16:00世园凯悦和世园汤泉酒店正式闭环。21日开始接待入住的外籍媒体客人。我们就像马上要面临大考的学生一样,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一天,我们的诊疗室来了一位瑞士客人,他告诉我们,来中国之前,曾有过下肢的浅静脉血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好了,最近2天再次出现了下肢疼痛,我和董医生耐心地询问患者的病情,并且细致地讲解了治疗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诊疗结束后,瑞士客人用他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了声“谢谢!”突然意识到,原来诊疗室也可以作为与外国友人交流沟通的桥梁,虽然有文化、语言、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但是“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是相通的,我们真诚的帮助,外籍客人是可以感受到的。
闭环的管理模式,让酒店的工作人员也有了些许不适应,厨房的张师傅,突然出现心慌、 汗出、四肢无力,我和医生接到电话,立即赶到张师傅的宿舍,测血压、测血糖、查心电图,询问病情,在非常及时地诊治中,张师傅的症状慢慢缓解。医生第一时间将张师傅的病情向定点医院的医疗官进行了汇报,医疗官建议到医院进一步完善检查。于是医生在现场一边观察张师傅的病情变化,一边联系定点医院的接诊医生,我立即回到办公室填写转运申请单。10分钟后,120车已经到了酒店门口,我们一起协助张师傅坐上救护车。从接到电话到张师傅前往医院治疗,前后只用了30分钟,这是我们医护二人组第一次面对转运病人,及时到位、判断准确、快速转运,配合默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酒店有一位25岁的实习厨师,出现了癫痫大发作,头部受了外伤。经了解,他是因为刚实习不久,再加上春节临近,很想念家人,引发了这场意外。我会定期到他的宿舍为他换药、包扎,并详细地讲解日常伤口的注意事项。保障组的其他哥哥姐姐也把自己带的好吃的拿出来,托我带给他。我们在守护大家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用各种方式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北京冬奥会的开幕,点燃了14亿人民的冰雪热情,虽然不能到现场,但是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奥运给我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当奥运圣火被插到主火炬台的那一瞬间,我泪如雨下,想象过很多种圣火点燃的场面,却唯独没有想过是这样的方式。就那样一束小小的火苗,被90多个参赛国团团围住,需要我们所有人捧起双手去守护。它是希望,在全球疫情严重,人类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温暖和勇气。
今天是2022年2月18日,还有2天北京冬奥会就要闭幕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驻点医疗保障工作也越来越顺畅,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守护着每一位酒店外籍客人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今天,我们又接到了保障冬残奥会的任务,我们即将面临外籍媒体客人的离境、酒店房间的消杀、保障组成员的重组、冬残奥会工作的筹备……
愿我们微光成炬,向光而行!
(责任编辑:吴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