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老杜,他作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录制访谈节目《我们是党员》。面对镜头,老杜略显紧张,直到关上摄像机,他才打开话匣子。谈起自己这些年为邻里邻居帮忙、为社区建言献策以及获评的荣誉,平静得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只有谈及离世的老伴时,他愣了愣神,喝了口手里的热茶。我很想打开镜头记录下这些话,最终没成。再见他,已过一年。他是普通人老杜,也是燕山地区东风街道的“孙悟空”。
“老杜就是“孙悟空”
和老杜走在羊耳峪第一社区,迎面而来无人不识老杜:“杜大哥”“老杜”“杜叔”“小杜”老杜能记住每个人的姓名、住址和家庭基本情况。不仅对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也是如数家珍:
“这个井盖之前被施工队轧坏了,我盯他们一天,修不好我不走,他们也别想走!你看现在这个,就是新的。”
“前两天刮大风,把这棵树的树干吹折了,我找来物业清走了。大风大雨天都得巡查,就怕出现安全隐患。”
“还有这儿,原先有两大堆建筑垃圾,清走了过两天又有,后来街道查了监控这事儿才算解决。”
“这个冰柱子,是前两天刚发现的漏水,这是暖气二次利用的废水,这不得污染环境!我正准备报社区。”
社区巡查中发现的这些“小事”都被老杜认真记下来,整整记录了30本笔记,解决一项划掉一项,没解决的持续复查。能自己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想办法与涉事单位沟通解决,从修理水阀电暖到社区建设规划,老杜之所以“无所不能”,是因为从未出于私心。所以,居民信任他,管理单位尊敬他。
迎面走来一位大娘,见着老杜就竖大拇指:“孙悟空”来啦!
“格局打开了”
“想那么多干嘛?没意义!”当问到老杜,这么多年是否被误解过?老杜摆摆手答道。老杜是个大嗓门,说起好人好事是这样,说起烦恼误解也是这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问心无愧,谁也不怕!”有人议论他做好事收好处费,他便给独居老人买早点后,在广场众人纳凉时收早点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做好事不是做慈善,这钱我收得坦荡。”有传闲话、嚼是非,再来找他修水阀他照去,“人家有困难我能不帮吗?得帮!这不冲突。”有人说他接受采访上电视是作秀,却不知道太多事他根本没提过,或者说干过就忘了。
北京冬天的清晨滴水成冰,老杜一个人在河道清垃圾,一干一早上,已成习惯。当我竖起大拇指说:“杜师傅您真有思想觉悟!”这个当了一辈子水暖工人的老人蹭一下坐直了:“我是组织的人,是支部书记,得代表组织,不能给组织丢人啊,格局得打开咯!”
“我可不是白干的!”
从老杜退休到现在,社区义务服务就是他的主业。曾有媒体统计他已累计做了6000件好事,但作为一个将服务居民的习惯融入生活的人,以数字衡量他的付出本身就略显单薄。
这些年,他从没收过一分钱,还经常自掏腰包买材料买工具。
曾有位80岁高龄的佟姓老人拄着拐杖来到老杜家,拿出一个装有1000块的信封,以感谢他多年如一日照顾。老杜说:“老太太,这个信封您要是放下,我出门就交社区居委会,而且以后再也不上您家的门。您把信封收起来,以后我照样为您服务,有困难您随时找我!”老人这才揣着原封未动的信封回去。
不过,据老杜自己说,自己收过一盒烟。在社区,有位王姓老人,老杜一直尽所能照顾他。后来老人年纪大了,被子女接到养老院生活。2018年,老人临终前把小儿子叫到身边嘱咐:“我走之后,买一盒好烟,送给老杜。”老杜听完面前陌生中年人转述老人的话,接过了烟,这是他收到过最贵重的礼物。
这玩意儿“上瘾”
说起老杜的动力是什么?他提到自己刚退休那会儿。18年前,老杜还是杜师傅。刚退休的杜师傅,心情有些低落。一天,同社区的马师傅找到他,进门便递给他一个存折和纸条,姓名、账号、密码都写在纸条上:“我年纪大了,不会取钱,你能每个月帮我取点钱吗?”看老杜发懵,马师傅解释说:“我知道你在厂里当过支部书记,党员的觉悟一定高。存折给你,我放心!”从此,老杜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找上门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修水管、换水阀、通马桶……只要有求,老杜必应。
再后来,老杜担任了社区的支部书记、网格员、楼门长等职,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社区服务也从小事慢慢变成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修建郊野公园、加固老旧小区墙皮、安装防护栏等等,其中大部分已变为现实。说回为社区服务的动力,老杜故作神秘地说:“我可不是一无所获!”然后又恢复了大嗓门:“我高兴啊!做好事也‘上瘾’!”
“老杜?“郭子”?
2015年春晚,由郭冬临和刘涛主演的小品《一定找到你》让人记住了“好人郭子”。一系列误会与矛盾通过爆笑有趣的演绎让观众看到一段“笑”果满满的“郭子家事”。
送行动不便的张大爷回家、帮王奶奶溜狗、联合众人抓小偷,被他指认的刑满释放人员跪着感谢他的苦口开解,而小品里演的好人好事,老杜全都亲身经历了一番。
八年前的一天凌晨,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家住21号楼的老陈一进门便跪在老杜面前:“杜大哥!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什么事儿你说啊?别跪着!”老杜边穿衣服边忙着把人扶起来,这才发现对方已经哭红了眼:“我母亲去世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
老杜闻言立马拉着他奔向居委会。一边安慰老陈,一边联系社区崔书记开具证明。老陈连夜将母亲送回老家,按照家乡习俗火化安葬。
小品的最后,郭子家的误会都以幽默的方式温柔解开。
现实的老杜,仍旧每天早上6点起床巡查,调解百家家务事。对于老杜来说,好人好事是一种习惯,无关乎大小,贵在坚持。采访结束后,我正在整理手写笔记。老杜突然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啊!”我一愣,老杜解释说:之前有媒体采访自己,以视频新闻的形式在电视上播出,让很多人认识了老杜。“节目播出后,一天我刚下楼,一位环卫工人指着我说‘他就是老杜’,正和她说话的另一名女同志立马跑向我。”“他们是?”“不认识。”老杜接着说,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女同志是旁边社区的居民,在电视里看到我家里跑水,一栋楼一栋楼地问,才问到我这里来。”“那位环卫工人呢?”“我现在都不认识。”
老杜的意思我明白了,因为被媒体宣传,能够让更多人认识自己,从而帮助到更多人,这是他认为宣传工作有意义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想,这也是老杜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之所以坦坦荡荡,之所以问心无愧,之所以受人尊敬的原因,因为一心为公,因为赤子情怀,因为一身正气,他做事的出发点永远是“大公”而非“小我”。如此,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人格魅力,才能担得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这次采访结束了,老杜的故事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胡术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