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2-06-22在西集镇,微风吹过,金黄一片的麦田随风翻滚,颗粒饱满的麦穗?微微摇曳,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作业,一派欣欣向荣、喜获丰收的忙碌景象。西集镇妇女们带着自己的面花作品来到麦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近日,镇妇联《麦麦相通》培训班学员通过在麦田里展示自己的面花作品,摆放“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听党话、跟党走,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字样,用雨伞摆出“紫麦丰收”的造型,庆祝丰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展示柜上,后稷、诸葛亮等神话、历史面人栩栩如生,寓意五谷丰登的同时,传承面塑艺术,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个葫芦、仙桃、福袋造型的面花作品小巧精致,表达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据了解,紫小麦是一款功能性种植品种,是面花食材的主要原料。《麦麦相通》项目共种植190亩紫小麦,收割时留存下麦秸秆,经过处理后将用于学员学习制作麦秸秆画。收割后,将为妇女提供就业岗位,把小麦磨成面粉后分装销售,并用于面花教学。“小麦的种植和收割是《麦麦相通》项目的一部分,在紫麦丰收节展示面塑作品,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将文化创意与现代农业相融合,从而打造西集镇独特的非遗旅游路线。”《麦麦相通》教师杨帆说道。
“我带来的作品是仙桃面花,寓意着丰收的喜悦。今天来见证小麦的成熟和收割,心里很高兴。接下来我会继续认真学习面花和麦秸秆画的制作,提升自己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展现我们妇女昂扬向上的风貌。”一位学员说道。
《麦麦相通》在镇妇联组织下开展,项目为期一年,目前有学员107人,结合非遗面塑、小麦面粉的深加工等打造出特色旅游产业,衍生出丰富的、可以充分展示本土文化及女性特点的职业。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实现农村妇女的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常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