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朝阳区:孙河乡群众家门口观看文化盛宴

来源:北京朝阳文明网

时间:2016-09-26

首届京津冀“温榆杯”展演活动精彩纷呈

朝阳区文化馆红半天大鼓队——中华鼓韵。图片来源:朝阳区孙河乡

孙河乡前苇沟村小学——五虎棍。图片来源:朝阳区孙河乡

  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9月25日上午,由获得文化部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联合主办,近千人参加的首届京津冀“温榆杯”民间艺术展演展示活动在朝阳区孙河乡11区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当地3000余名群众观看演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前世今生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1987年文化部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政府奖项。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963个单位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孙河乡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于2014年摘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桂冠,成为朝阳区农村地区唯一一个获得该荣誉的文明乡。

  30多支花会队伍亮绝活儿

老天桥艺人——硬气功表演。图片来源:朝阳区孙河乡

顺义天竺中学——绿港扬幡。图片来源:朝阳区孙河乡

天津津南区葛沽镇——长乐高跷。图片来源:朝阳区孙河乡

  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30多支队伍一展绝活儿,分别拿出看家本领,《中华鼓韵》、《中华麒麟鞭》、《开路》、《空竹》、《中幡》、《小车会》、《天平会》、《五虎棍》、《跑旱船》、《绿港扬幡》、《长乐高跷》、《凤秧歌》、《群狮起舞》、《温榆河畔四季龙》等传统花会队伍一一登台,他们中不少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彩展演,为首都群众送上了一道饕餮文化大餐。

  精彩演出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展演现场,来自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京津冀三地民间花会队伍依次登上主展台,数百名身着艳丽服饰的表演者轮番上阵。他们有跨着旱船的,有踩着高跷的,乐队伴奏也是花样繁多,锣鼓、唢呐等传统乐器悉数亮相。民间花会表演动作惊险、功夫深厚,壮观的场面,引得观众连连喝彩。著名民间花会学者王玉玺在展演中现场作了同步讲解,让观众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京津冀三地多家网络、电视媒体、文化单位共同参与并报道了这次文化演出。

京津冀三地民俗绝活展示——集市。图片来源:朝阳区孙河乡

  同时,在表演场地边上,还举办了民间手工艺展示。“泥人张、吹糖人儿、软陶彩绘、手工编织”等摊位附近,吸引了路人驻足,欣赏、购买的人群络绎不绝,不少居民都是“满载而归”。

  花会展演尽显孙河精气神

  乡党委副书记李国荣致辞中表示,首届京津冀“温榆杯”民间花会展示活动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促进了三地文化融合。表演展示也将孙河地区开路、高跷、五虎棍、空竹、小车会、天平会等多支花会队伍推向大舞台,增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示当天,周边赶来观看群众超过三千人。地区综治办、城管队、派出所等部门在沿途主要交通路口维持交通秩序,确保了展演活动有序进行。孙河文明志愿者更是走上街头,进行秩序维护。通过此次大型文艺活动的成功举办,再次彰显了孙河“精气神”,受到多家参演单位给力“点赞”。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15年,孙河乡再次被评为朝阳区文明乡,并陆续完成文化场所改造18处,新建民俗博物馆1个、村史陈列室5个。建立花会队伍11支,传统艺术队伍20支,各类文化健身队伍45支,目前在册会员更是达到3000人。“文化兴乡、文化富乡、文化强乡”三步走计划正逐步成为现实,下一步,孙河乡还将陆续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以丰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内涵,带动地区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昝海兰)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