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报
时间:2018-05-24原标题:中国农业博物馆 邀您看镜头下的“二十四节气”
黄灿灿的清明祭果,翠悠悠的小满嫩荷;贵州石阡县的春官,安徽徽州的清明谷雨……5月18日至27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5号馆举办“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用光影展示斑斓多姿的“二十四节气”文化。
展品是从征集到的2万多件摄影作品中精选出300余幅优秀作品,主要分为节气与物候、节气农事耕作、节气习俗文化、节气养生四个部分,为观众提供了一处领略“二十四节气”丰富内涵和文化风貌的园地。
此次展览通过二十四节气各个节点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瞬间镜头,展示节气规律性变化的物候现象和自然美;通过各地在各个农事节气里的劳作场景,展示节气与农事的紧密联系和传统内涵;通过千百年来全国各地流传至今的风俗节庆、民间文化活动,展示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的保护传承和延续境况;通过各个节气中人们的健身养生,展示“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
借“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开展之机,中国农业博物馆召开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通气会。据中国农业博物馆刘北桦馆长介绍,申遗成功以来,为做好“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工作,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支持下,中国农业博物馆联合中国民俗学会及相关社区,成立了“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加强了“二十四节气”相关学术研究;深入调研普查“二十四节气”各扩展项目,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使“二十四节气”相关实践参与主体多元化;让二十四节气走进中小学校园,推动二十四节气文化代际传承。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群众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认同、参与和实践空前提高,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更加得到彰显和增强。
(责任编辑:张俊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