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讲起朝阳地名故事小学生也有一套

来源:朝阳报

时间:2018-05-30

  为建设新中国十大建筑而搬迁的居民建造了永安里、从两层楼的呼姓人家的呼家楼发展到如今的CBD、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犯的八里桥之战……5月28日,在垂杨柳中心小学举行的“记住乡愁讲好朝阳地名故事”教育实践现场会上,部分学生讲诉自己近两个月来,走访家乡,了解自己所在地区地名的成果。

  “十八里店位于北京的东南部,因距前门十八里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北临CBD,南与亦庄经济开发区相邻,交通便利……”活动现场,学生荀旭向观众们讲述了十八里店地名的由来以及地区基本情况,这些信息都是他跟同学实地探访了解到的。

  “我是土生土长的十八里店人,通过实地探访地,我了解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荀旭表示,这不仅让他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一个更加全新的认识,也让他更加热爱这边土地。

  朝阳区现辖24个街道办事处、19个地区办事处,还有大大小小的社区、村落不下几百个,每个地名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蕴含丰富多彩的旧闻轶事。

  2018年3月初,垂杨柳中心小学启动了“记住乡愁,讲好朝阳地名故事”的教育实践活动,学校112个班级、1000多个小分队、36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到了“记住乡愁 讲好朝阳地名故事”中。

  每个班级认领了一个地名,以分组的形式投入调研、访谈,最终形成调研报告、绘制手抄报等。4月底分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次开展了“记住乡愁讲好朝阳地名故事”演讲比赛,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此外,学校还依托学校建立的杨柳书院,邀请朝阳老一辈政工师马仲清先生给孩子们讲了“朝外南下坡”地区的故事。马老几十年如一日采访身边真人真事、记录朝阳历史故事的做法,在孩子们小小的内心中,也悄然树立起了解朝阳,记录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后,学校的师生也将登上杨柳书院的讲台,为大家讲述朝阳区地名故事,抒发乡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表示,为了让“乡愁教育”对学生有更深远的影响,学校还将设立“百十一”工程,即集结出版100个朝阳地名故事、评选10个项目学习优秀成果、建设1条朝阳地名故事走廊,进而固化学生学习成果,深入推进“乡愁教育”。

(责任编辑:张俊朋)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