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18-07-04原来的乡村生活,吃完饭无非就是串串门、聊聊天、村里遛个弯,但最近在潞城镇,百姓们吃完饭必去的地方就是村文化广场。为了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潞城镇各村、社区扶持、组建了多支文体队伍,既丰富了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零起点”运笔弄墨 体味人生“起 行 收”
“书法讲究的就是运笔的起、行、收,就像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心平气静,整个过程才能稳当。”水仙园书法班66岁的学员孙一秋指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对记者说道。
近日,记者走访水仙园书法班,体悟到了书法的魅力。水仙园书法班自2013年居民自发组织成立到形成正式的组织,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据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起初社区里有两位书法写得特别好的居民,分别是郝士奇与王德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郝老师、王老师。由于书法爱好者们经常喜欢聚在一起交流书法心得,渐渐地彼此越来越熟悉,大家一合计,便成立了一个临时的书法组织,郝士奇与王德祥两位老师先后加入组织,无偿为大家进行书法指导。
“最初书法班有八九人吧,居民们因为兴趣爱好走到一起,但两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没有特别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书法班上,时间长了书法班便有些难以为继了。”水仙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闵捷说道。直到2014年,闵捷在一次党代会上与潞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结缘,与专业老师取得联系,这才成立了正式的水仙园书法班。到目前,专业书法老师张振华已经为大家授课3年有余,从隶书到行书,从字帖临摹到独立运笔,在张振华的耐心指导下,学员们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
“小团队刚成立时我就参加了,5年的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书法技艺,还学到了很多人生之道。”孙一秋说,“练习书法一定要抛去杂念,真正做到心静如水,这样才能把字写好。在一笔一画中,我的心更安稳了,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好。”
据悉,孙一秋是儿时在父亲的带动下对书法产生了兴趣。父亲年轻时,在杭州读大学,当时的大学老师是著名的艺术教育家林风眠,学校浓厚的艺术气息对孙一秋同样热爱书画的父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告诉记者说,现在很感谢居委会,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让她在退休之后还能完成年轻时的心愿。
“大家能在书法班中获得快乐与幸福感,我也很高兴。”闵捷说,现在学员们的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希望还能再成立一个书法班,为其他有兴趣但是零起点的居民们提供一个从头学起的机会。
减河边上舞太极 坚守10年成志愿者
杨氏太极拳85式,陈氏太极拳24式、42式、48式,陈氏心意混元拳……武夷花园太极队自2006年成立以来,成员已经从最初的两三人发展到了如今的20多人,并掌握了多种太极拳式。虽是居民们自发组织的团队,却也在减河边上发展出了一定的影响力。
教练冯新合说道:“正确的太极姿势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调理,大家也确实感受到了打太极拳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渐渐地成员也越来越多了。”
记者了解到,太极队队员们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10多年的时间里,大家每天早上7点都会在减河边的一处固定的活动地点集合练习打太极拳,除非遇到极恶劣的天气,不然不会间断。冯新合是牡丹园小区业委会工作人员,两年前被太极队成员邀请加入,此后的时间里,一直无偿为队员们做指导,教队员新的太极招式,并一一规范大家的动作。目前,队员们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每年可以学2-3套新的招式。除了太极拳以外,太极队还学习了4套太极剑、3套太极功夫扇和1套陈氏太极刀。
其中,应区体育局的邀请,太极队的陈氏太极刀还参加了在潞城中心公园举办的集体艺术表演活动,同时太极队也有了新的名称——武夷花园新合太极队。“团队成立的初衷是强身健体,图个开心,现在大家都退休有时间和经历了,在一起打打太极拳也顺便参与一些比赛,我们都觉得挺好。”太极队的队员纷纷感慨道。
有的队员曾患有腰间盘突出,身体并不好,偶然间试着打了一次太极拳,发现病情有所缓解,后来坚持学习,几年下来发现腰间盘突出竟然好了。参加太极队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他们纷纷表示,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心静下来,时间久了心情也慢慢变好了。此外,队员们相处和谐,十分团结,除坚持每天聚在一起练太极拳外,还经常一起外出旅游,一起去过龙庆峡、大观园、北京植物园等,最近的一次是去白洋淀,旅行中大家说说笑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我们是一支弘扬正能量的队伍,还有很多队员成为了社区志愿者。”冯新合说,“希望我们能一直坚持下去,把队伍发展壮大,用我们的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唱响和谐之声 做“高大上”合唱团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荔景园社区活动室里传出了一阵阵慷慨激昂的歌唱声。近日,记者走访荔景园社区,了解了社区音乐之友合唱团背后的故事。
“我们团队有30余人,大部分都是老党员,每个人都发出一点光热,就会照亮整个社区。同样的,我们每个人都唱红歌,弘扬正能量,就能带动整个社区积极向上。”合唱团指挥曹增生说道。
记者了解到,2017年3月,荔景园社区曾与别的社区合并成立过一个合唱团,还参加过合唱比赛,拿到了三等奖的好成绩,但大家仍然想成立一支属于荔景园的合唱团。2018年4月,他们的“合唱梦”终于实现了,这也是荔景园社区成立的第一支由居民组成的合唱团,镇政府为其购置了钢琴和音响设备,社区也积极创造条件,为合唱团提供了活动室。
自音乐之友合唱团成立至今,已经有30余人报名参加,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并且很多都是退休老党员,新成员还在不断地加入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奎山也加入了合唱团,有过40年音乐教学经验的他自然成为了合唱团的专家。目前,张奎山每周都会选定时间为大家做音乐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从简单的乐理知识、声乐技巧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大家都听得十分认真,进步速度也特别快。
“我们这个合唱团真可谓是‘高、大、上’。”曹增生幽默地说,“高,是指全团成员心气高、参加活动的热情高,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取达到一个更高的音乐水平;大,是指名气大,随着不断发展与进步,合唱团的名气和影响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上,指的是我们的精神都积极向上,一心向党。”
据悉,等队员们掌握了基础的乐理知识后,每位成员都会进行一次试唱,并根据大家的声音情况,细分为高、中、低三部,争取让大家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能够完全掌握简谱,做到看着简谱可以把一首陌生的歌唱下来。荔景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丹说:“合唱团欢迎每一位居民报名参加,期待合唱团进一步发展壮大。”
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荔景园社区举办了多次传播正能量的活动,对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和谐社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党支部、居委会的凝聚力也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张俊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