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朝阳门外:现代与传统在这里交融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18-11-01

  朝外街道地处朝阳门外大街,是朝阳区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元明清时期,这里是京城粮脉,街巷纵横,车水马龙,孕育了热闹非凡的朝阳门关厢文化。经过近八百年的沧海桑田,这里如今已成为朝阳区的政治、文化中心,CBD核心区以及重要涉外窗口。

  历史故事

  朝阳门与关厢文化

  朝阳门是京城自元代建城最古老的四座城门之一。它始建于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原为元大都城东之南门,称“齐化门”,取意齐家、教化之治民理念。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1439年)重修京城九门,使城门由单体建筑发展成为复合建筑群,是古时进京的交通要道。

  朝阳门是漕粮出入的城门,京城百姓的口粮基本均来源于此。由于常走粮车,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附近的地名还有“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都是当年存放官粮的仓库。

  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筑新城,城方六十里……分十一门……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顺天府志》),位于“东之右”的“齐化门”就是今天的朝阳门。

  建成之初的齐化门与它的后世相比,不免显得简陋,仅有城楼,筑楼材质也仅为夯土而已。“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冬十月庚申朔,诏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吊桥”(《顺天府志》),齐化门才和其他十门一起,开始由单体建筑向着建筑群的方向发展。明取代元,齐化门得以保存旧名,并获得几次修缮,最大规模的一次发生在明正统年间(公元1437-1439)。工程结束后,齐化门改称朝阳门。

  由元至清,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齐化门(朝阳门关厢)一带是经济繁盛之地。朝阳门关厢的热闹主要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朝阳门是离大运河北端重要码头——通州码头最近的一个城门。那时离京南去的官员客商,或是由南人京朝觐、经商的官员与客商,都要在朝阳门经停。因此,朝阳门下往来客商川流不息,各行各业的商人争相在朝阳门关厢开设店铺。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朝阳门最先被攻破,朝阳门系列建筑也遭到炮轰。1915年,朝阳门的瓮城也消失在这一年修建环城铁路的过程中。20世纪50年代至文革期间,“由于年久失修,发现墙身多处下沉、裂缝,部分柱子向外歪斜,飞檐和柱子接榫处很多糟朽,南面楼门劈裂下来。如果不拆除,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朝阳门被逐渐拆除殆尽,成为历史的一个影子。

  文物古迹

  朝外大街

  朝外大街是京城百姓的粮路,元代形成。明正统年间,朝阳门外的土路也因漕运抵达潞河而由驿路逐渐演变成京城重要的运粮通道,是北京南北中线之外保存历史信息最多的一条古街,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道。

  景升街

  景升街是明清皇帝祭祀的路,建于明嘉靖年(公元1530年),又称“礼神街”,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神”之时的皇家禁地,清雍正二年改称为“景升街”。

  神路街

  神路街成路于元代,因位于北起东岳庙,南至通惠河边东岳庙山门的神路之上,故名神路街,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庙主神东岳大帝出行之路。

  神路街琉璃牌楼

  神路街琉璃牌楼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为三间四柱七楼歇山顶式砖石琉璃牌楼,属东岳庙建筑群的附属建筑,碑楼面北额书“永延帝祚”,面南额书“秩祀岱宗“,南面石匾的上款为“万历丁未孟秋吉口”,下属“内官监总理太监马谦,陈水寿、卢升立。”该牌楼是皇宫里的太监们捐资添建。

  礼神坊

  位于景升街北口的礼神坊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一座四柱三门七楼彩色木质牌楼,下有朱红色的栅栏,是皇家禁地;清代末期,朝延衰落,皇帝不再祭日。景升东街两边的高墙逐渐破拆除掉,宽阔的路面形成集市,残破的墙砖盖起了铺面房,景升街礼神坊附近逐渐形成了商业街。民国时,街口的礼神坊牌楼由于年久失修,自然损坏,最后被拆除。

  东岳庙牌楼

  东岳庙牌楼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修建,位于东岳亩山门外两侧,一东一西横跨朝阳门外大街,东侧牌楼额书“泰虚洞天”、“宏仁锡福”;西侧牌楼额书“灵岳崇祠”、“蓬莱胜境”。这两座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木结构彩绘过街牌楼精美绝伦,是明清时代规格最高的木结构彩绘牌楼精品。1950年,因附近火药厂爆炸,两座木牌楼被震毁,随后拆除。

  发展现状

  古老大街焕发现代气息

  1978年,消失的朝阳门原址上建起了立交桥。车辆到了此处沿转盘绕行,就像当年人们从城墙外绕行一样。

  近年来,作为朝阳区历史文化最悠久、民俗文化资源最丰富、古文物遗存最密集、历史文化信息最多的区域,朝外街道将文化发展于地区总体规划相结合,传承优秀朝阳门关厢文化,打造传统历史文化生活新模式,构建和谐宜居新朝外。

  如今,朝阳门外大街两侧,有外交部、丰联广场、华普国际大厦、吉祥里小区、合生国际大厦等。曾经的“绿琉璃瓦”、“青枝绿叶”被现代的摩天楼群取代,曾占据过这一区域文化主体的小商品经济氛围被一种中西合壁的现代文化氛围取代。朝外地区成为朝阳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中心和涉外窗口,及CBD的重要门户和休闲消费功能区。

  历史沿革

  朝外街道变迁

  1954年始建朝外街道。1996年,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人,其中回、满、蒙等少数民族占10%,辖工体西里小区、体育场路东、体育场路南、东草园、吉祥里、东大桥路中、东大桥北、芳草地南、三丰南巷、三丰南巷西、雅宝路西、芳草地西街、天福园、市场街南、吉市口、吉市口六条、西草园、元老胡同下三条、朝外大街西、朝外三条、二条北、朝外头条、秀水河、南下坡、市场街、南营房、神路街南、神路街北、二条中、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银行楼、海关、首都儿科研究所、东草园教工楼等38个居(家)委会。2002年,办事处驻朝外雅宝里15楼。目前,朝外街道办事处位于芳草地北巷5号院,下辖7个社区,辖区人口7.32万人,社会单位1.1万家。

(责任编辑:吴思)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