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8-11-05家住东总布胡同2号楼的崔秀萍拎着一捆废旧纸盒和一袋子厨余垃圾,来到东总布34号院对面的一处绿色小房子,里面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亲切地帮她分类处理:把厨余垃圾称重积分,把废旧报纸称重并现场结清款项。
这个绿色小屋就是建国门街道设立的绿色生活驿站。在这里,居民带来的可回收垃圾将会按规定价格出售;厨余垃圾则进行称重裸投,并将其数量计入垃圾分类积分卡,累积够相应积分,即可兑换香皂、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绿色生活驿站让垃圾“回家”
自2018年7月起,建国门街道先后在赵家楼、西总布、外交部街社区的楼房集中区,设置了4座绿色生活驿站及一座垃圾分类体验馆。每个小屋还配有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长期驻站,负责指导居民正确垃圾分类,并为厨余垃圾称重积分,以此推动楼房区居民将垃圾从源头自主分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据悉,每一个驿站分别设有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两个区域,居民可将旧报纸、塑料饮料瓶等拿到可回收垃圾区,按驿站小屋墙上的价格出售,款项由垃圾分类指导员现场结清,这些可回收物品最终将由有资质的废品回收公司收购。对于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居民可以进行称重裸投,垃圾分类指导员用POS机将其数量计入积分卡系统,居民可凭借积分兑换卫生纸、洗衣液、洗洁精、肥皂等相应礼品。
“从绿色生活驿站一开始运营我就在用了,而且也用积分换过好几次礼品了。”崔秀萍说。
针对街道平房院落的垃圾,建国门街道则定时上门收取。据建国门街道环卫所所长严峻介绍,居民在源头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干湿”分类,回收人员每天到居民家中进行收集,同样对居民分好的厨余垃圾,给予积分奖励,干垃圾则进行现金回收。
专业系统全程追踪垃圾分类
回收了多少垃圾,回收后的垃圾最终流往何处……这些数据居民可以通过建国门街道垃圾分类排放系统进行实时监督。
“垃圾分类排放系统从今年5月份开始上线,涵盖全部居民信息和企事业单位基本信息。”严峻介绍,只要涉及居民投放垃圾后刷卡积分,所有的数据都会在系统中显现。
通过垃圾分类排放登记系统,对辖区内所有小区、餐馆、机关单位、企业商户的基本情况、垃圾分类、清运管理等,进行数据采集、计量、追溯和校验,从而对垃圾分类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
建国门街道办事处主任贾邦表示,以此来促进再生资源再利用,从源头促进垃圾减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018年7月,建国门街道就通过垃圾分类排放登记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发现辖区内一家餐饮企业上交的厨余垃圾量明显少于一般餐饮企业,街道城管部门立即对该企业进行指导检查。
此外,建国门街道还建立了“垃圾分类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督促驻区企事业单位加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4个“绿色生活驿站”正在选址
投垃圾,赢积分,兑奖品……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选择绿色生活驿站投放垃圾。截至目前,使用绿色生活驿站的居民已占到辖区居民总数的30%,建国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已覆盖辖区90%以上居民。
街道其他4个社区的“绿色生活驿站”也正在选址阶段,今后,辖区内每个社区都将拥有自己的“绿色生活驿站”。
除此之外,贾邦表示,街道在未来还将拓展垃圾分类积分卡的使用途径。居民只有参加垃圾分类积分后,才可以参加社区的各类公益活动及免费活动。对没有积分卡的居民,则进行及时的垃圾分类培训,以此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责任编辑: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