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8-11-26
邓乃龙他是一位资深长跑名将,今年74岁,迄今已有53年的跑龄,百公里9小时40分,全马最快2小时39分。在长跑领域可以说成绩斐然,他就是天桥街道虎坊路社区居民邓乃龙,一位至今仍然还在跑的“马拉松爷爷”。
他这一辈子都与跑步为伍,1965年,邓乃龙第一次参加春节环城赛取得101名,当时比赛第四等奖录取到前100名,结果他被朋友们笑称“苦菜花”。这次比赛让他越挫越勇,从此燃起了对长跑的热情。
环城跑恢复的第二年,他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随后五次挤进该赛事的前五名(最好成绩亚军);1976年曾经万米跑出了31分55秒的好成绩;1978年获得北京马拉松赛亚军;1979年以业余运动员的身份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马拉松赛获得第八名……这一跑就跑了53年,跑出了健康、跑出了快乐、跑出了荣誉……
说起当年为什么要长跑,邓老爷子表示,自己很喜爱体育,“那时候经常打乒乓球、跑步,没有游泳是因为游泳必须有游泳池,条件不具备。”他说。
1981年,北京举办首届国际级马拉松赛事,那是属于专业运动员的马拉松,邓乃龙作为第一届的业余选手,那一年的北马只有89名运动员参赛,当时36岁的邓乃龙拿到了88号。
“我感到特别光荣,平时长安街的大道谁让你跑啊?我穿着2.5元人民币一双的白色网球鞋,从天安门广场出发,沿长安街一直向西跑到苹果园,再折返回来,赛道笔直,跑起来‘可带劲了’!”一开始,城里沿途还有加油呐喊的观众,但每往城外跑一段就多一分孤独,那时北京还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回忆起当年跑马拉松时的场景,邓乃龙笑着说:“每次跑到八宝山,我都忍不住加快步伐。”
邓乃龙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他跑步穿的是两块五一双的“白网鞋”。如今,老人蹬着上千元的专业跑鞋,戴着先进的电子设备,依然活跃在各大路跑赛事中。北京的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比赛,他一直都是常客,还被跑友们尊称为“马拉松爷爷”。聊起北京马拉松圈儿里的往事和民间名人,他也是如数家珍。“通过跑步认识了很多朋友,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收获了快乐。”邓老掰着手指头向记者展示认识的名人。
“现在跑步的人越来越讲究,跑步的环境也越来越好。”邓乃龙说。上世纪80年代北马的路线是笔直的,从天安门沿长安街跑到苹果园再折返回来。如今,经过几十年发展,北马路线已经过多次完善,途经不少北京地标性建筑,比赛时还吸引很多热情的观众驻足呐喊,“这样多好啊,一路跑下来没那么枯燥,劲头更足了。”邓乃龙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北京马拉松,2017年北马组委会特别向跑者征集北京马拉松发展历程中的纪念物品和影像资料。当时,邓乃龙就捐出了他参加首届北京马拉松的比赛服。在当年物资还比较缺乏的年代,邓乃龙这条由外国赞助商提供的长跑短裤,就显得相当特别。
他着迷于那种跑步勇往直前的感觉,“战胜了马拉松,就能战胜其他一切困难。”邓老说:“这跑步就像生活,越来越好了。”他还把这份快乐和热爱传承给了子孙,12岁的孙子在他的带领下,也收获着这份源源不断的快乐。
如今,邓乃龙每天早上依然坚持跑至少5000米,他把长跑作为自己健身的方法,每天清晨还到天坛公园给长跑爱好者义务当教练,指导大家科学健身,组织大家参加健康跑活动,成为深受中老年长跑爱好者爱戴的“邓教练”。“一刻也不能闲着,不一会就能听到大家喊老邓、老邓……”说起这些,老邓满脸骄傲。“以后,只要我身体行,我就愿意通过自己的行动,把社区的体育运动组织起来,为发展体育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老邓说,“也希望‘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精神能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责任编辑:刘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