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18-12-12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张贮桐先后在基层中学、区教委、区成人教育中心、乡镇政府等单位主持团委工作,创造性地开发了“农广惠民”等20多个基层共青团项目,将共青团、教育、旅游三项工作相结合,建立了全市首个“团校共建”区、乡、村三级青年学习体系;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志愿服务网店培训课程,累计扶持了287家网商淘宝店铺,为残疾人、待业妇女及待业青年创造了自主创业的机会。他扎根基层工作十载春秋,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干部应有的责任担当和澎湃激情-----她就是北京榜样,房山区张坊镇团委书记、镇党政办公室主任张贮桐。
用服务坚守青年干部信仰
有人说,做共青团工作一没钱二没权干活全靠嘴巴甜。张贮桐却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团队负责人,必须要有一颗勇于面对困难的心。为了解乡村青年实际需求,解决共青团工作缺乏资金的实际困难,他深入农村与青年同吃同住,积极与市区各部门联系,研究相关支持政策,并把这些调查做成一份份项目书。
多年来,按照广大农村青年不同的需求,张贮桐独立引进并创造性地开发了“农广惠民”“阳光心灵”“节能环保”“青年百科讲堂”“残疾人服务”等20余个基层共青团项目,其中有11个项目分别获得了团中央、团市委、市文明办、市科联、市志联等部门项目资金支持,部分项目被列入了北京市以及房山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支持项目。其中,创办的社区残疾人志愿服务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试点项目,代表北京在全国做典型发言。他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基层朴实的共青团工作走入了广大青年的心,也让农村共青团工作打出市区乃至全国品牌。
用实效发挥青年干部职能
作为一名团干部,如何利用社会资源为共青团工作服务是张贮桐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担任区成教中心团委书记期间,他通过与团区委协商,成功使区成人教育中心与团区委签订了“睿智青春房山青年实用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并促使成教中心定位为“房山区青年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了全市首个“团校共建”区、乡、村三级青年学习体系。基地的建立在拓宽本单位工作的同时,也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服务全区青年,达到了共青团与成人教育的融合。
2016年底,张贮桐被遴选到乡镇担任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在张坊镇团委工作期间,他创造性地将共青团、教育、旅游三项工作相结合,将当地旅游项目开发成校本课程体系,服务市区青年及中小学生。他将所在镇域“夏季室内滑雪场”整合成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将凯步锐石拓展基地打造成北京国际青年体验营等,实现了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共青团青少年工作的有机整合。
用爱心绽放青年干部光芒
在这些光鲜成绩的背后,张贮桐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几年前,他在自己新装修的房子里收养了一对在天桥下乞讨的母子,由于孩子发烧没有及时得到治疗,4岁了都无法说话。团干部的觉悟使他毅然决定收留他们,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费,并联系相关部门给孩子免费做了手术。期间,他又陆续收留了3名流浪儿童,这一住就是一年半。眼看孩子快到了学龄,病情也逐渐好转,张贮桐又多方打听,联系户籍所在地为其母亲安排就业、办理低保、为孩子安排特殊学校以及义务教育入学,让他们回到当地也能有尊严地生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青团干部应有的担当与使命。
繁忙的工作之余,张贮桐还利用业余时间独自开发了志愿服务网店培训课程,通过一对一帮扶,累计扶持了287家网商淘宝店铺,促使当地许多残疾人、农村待业妇女及待业青年都得到了自主创业的机会。此外,张贮桐还义务帮助做得比较好的店家申请银行免息贷款,帮助他们注册公司。他常说:“当看到大家感激的一个眼神,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一句谢谢,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为让更多人受益,他将网店培训课程编成教材《教育的脊梁--“互联网+”背景下的居家就业》,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刊发,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教材。网店培训项目还在由民政部、团中央举办的“首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基层团委负责的获奖项目。
由于工作突出,张贮桐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北京市优秀团干部”“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并屡获区级和系统荣誉,其《赤色爱国心》研究课题荣获全国教育科学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其所在团委也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北京市青年文明号”“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
(责任编辑:常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