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密云区文明办
时间:2018-12-13品三国、话诸葛、朝花夕拾……近日,“成功教育、成就精彩”——密云区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展示活动在密云六中举行,活动展示了密云六中校本课程规划、开发、实施与评价的策略,重点展示了六中的名著阅读校本课程。活动中,各学校使用自己编写的名著阅读校本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课堂实录
忆、话、评,读透诸葛亮
诸葛亮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课堂上,授课教师吴振华以《三国演义》中的“三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然后,依次安排了“忆诸葛”“话诸葛”“评诸葛”三个环节。
“忆诸葛”,学生调动知识储备,积极回忆表达,为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话诸葛”,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给十二个经典故事排序,进一步熟悉名著内容。然后,老师让学生变身诸葛亮,直抒胸臆。学生积极阅读《校本教材》,先在组内分享,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评诸葛”包括三个小环节:一是结合经典故事,评价诸葛亮;二是一句话概括诸葛亮被称为“智绝”的原因;三是以文鉴人评诸葛,通过朗读《隆中对》和《出师表》的节选,全面把握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整节课学生或忆,或读,或讲,或听,或写,或概括,或分享……始终围绕学习目标有序推进,这些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建构,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兴趣导入设疑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朝花夕拾》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授课教师吴春玲把百草园中的皂荚、桑葚、雪天捕鸟等趣事用图片展现出来,学生马上入境,由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到《朝花夕拾》这本书,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
课上,吴春玲设置了“品析鉴赏”这一环节。利用校本教材中的两个选段,提出问题:“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是谁?你觉得他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吴老师又设计了“合作探究”环节:《朝花夕拾》中,鲁迅刻画了许多人物,选择一位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在本节课中,吴老师用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设疑法抛出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画出思维导图、展示交流……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析人物的方法,还对整本书阅读做了有益的尝试。
专家点评
赵向东(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院长、正高级教师):整本书阅读一要聚焦核心素养,两位老师“结合对联忆诸葛”“一句话说智绝”“趣事我来讲”“人物我来评”,都是在引领学生积累言语经验,提升思维品质。二要关注阅读方法,从《三国演义》的档案完善,到《朝花夕拾》的圈点批注、思维导图,都是在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途径,形成阅读经验。三要突出个性化感受,两节课都通过角色变身、分类探究等任务引导学生重组信息,生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校长观点
冯振开(北京市密云区第六中学校长):两节名著阅读课,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课堂生动而精彩;加之校本教材在课堂中的应用,实现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