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朝阳运河文化“六个一”文艺创作活动结硕果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18-12-14

  流淌千年的运河滋养了朝阳文化脉络,今日朝阳人不仅以勤劳和智慧再现了古运河胜景,更以满腔热情和诗情讴歌了运河的深厚文化和时代芳华。2018年以来,朝阳区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布局,紧紧围绕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着力点,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的新成效,开展运河文化“六个一”文艺创作系列活动。

  创作过程中,朝阳区文联组织区文学创作协会、区书法家协会、区美术家协会、区摄影家协会、区音乐家协会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开展文艺采风活动,对通惠河、坝河、温榆河和萧太后河等主要河流及沿线进行文化挖掘,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和朝阳特色的摄影、绘画、书法、话剧、歌曲等文艺精品,唱响了千年运河悠悠古韵和今日风情。

  朝阳报记者 张正晔 摄

  一场书法笔会 书写萧太后河新景

  9月14日,由朝阳区文联和朝阳区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翰墨朝阳·碧水清流向朝阳”书法笔会在萧太后河畔的马家湾湿地公园举行,法家们泼墨挥毫,尽情创作。

  谷满舱收、武基凝翠、青龙平眺、铜帮铁底等新形成的萧太后河二十二景成为书法家的创作内容。昔日的污水河如今已是水清岸绿,草丰木茂,白鹭成群,流水淙淙。

  笔会现场,高庆春、李洪海、王学岭、杨广馨、郭孟祥等22位著名书法家和朝阳区书法爱好者一起泼墨挥毫,用手中笔来赞美朝阳区母亲河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创作书法作品92件。

朝阳报记者 张正晔 摄

  一次摄影比赛 用镜头记录水美朝阳

  2018年上半年,朝阳区委宣传部、朝阳区文联联合举办第八届“镜头中的朝阳润在朝阳”摄影作品征集活动,400余人参与,参选作品达5000余幅。主办方邀请北京晚报高级记者司马小萌,中国摄影协会理事王越,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秦大唐等著名摄影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从中评选出100余幅优秀作品。

  10月23日至10月28日,第八届“镜头中的朝阳 润在朝阳”“摄影作品征集展在798玫瑰之名艺术馆开展。”此次展出的主要为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作者有朝阳区的摄影家、机关干部,还有学校师生、外来务工人员等。秦大唐介绍,作品内容主要反映朝阳区域内各河流沿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它们从不同视角,展示了朝阳的水环境和水文化。”

  

朝阳报记者 张正晔 摄

  一幅美术长卷 绘就18.8米长运河《河清朝晖》图

  11月15日,历经4个月的绘制,一幅长达18.8米的大运河历史画卷《河清朝晖》亮相798,惊艳了全场。大运河历史画卷《河清朝晖》是由著名画家王明明为长卷题名,由北京画院著名画家、朝阳区文联副主席莫晓松作为主创,著名画家莫建成、李雪松、朱小刚、袁琳、莫睿等绘画艺术家集体创作而成。

  “画卷展示了千年萧太后河从古到今的几个场景,展示了运河的历史变迁。”莫晓松告诉记者,在画卷的古代部分绘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史料和古代绘画。同时考察了萧太后河沿线的马家湾湿地公园和运河文化广场,了解萧太后河的发展治理状况,河流两岸的风光也为《河清朝晖》图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我们想藉由艺术创作,展示千年古运河的古与今,为运河留下‘倩影’,也为朝阳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朝阳报记者 张正晔 摄

  一首原创歌曲 推出首支运河原创歌曲《萧太后河》

  11月15日,随着青年歌手阿云嘎深情的演唱,由著名词作家张农科、著名作曲家舒楠创作的,朝阳区首支描写运河的原创歌曲《萧太后河》新鲜出炉。

  “千年心事,散成了云烟,东望十里龙潭湖边,不知道远方到底有多远,一条河流流淌千年,仿佛在时空对岸,倾国倾城一行归雁……”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婉转的曲调,完美的演唱,表达了朝阳人对母亲河的深厚情感,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首歌的歌词充满了古意,我们希望通过它讲述一条运河的千年变迁,歌颂当今的伟大时代。”舒楠告诉记者,“我们想借助这首歌致敬千年前的伟大女性萧太后,同时致敬今天的勤劳智慧的朝阳人。”

  

朝阳报记者 张正晔 摄

  一部京味话剧 创作首部运河原创话剧《白鹭归来》

  9月11日,由朝阳区文联出品的《白鹭归来》在二十一世纪剧院首演,这是首部以大运河为题材的现代京味话剧作品。

  《白鹭归来》以萧太后河流域水系改造为主线创作而成的文艺作品。创作初期,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区文联组织艺术家及主创团队多次赴大运河沿线进行采风,并邀请历史学者和民俗专家与创作团队开展交流研讨,几易其稿。

  《白鹭归来》创作团队集合了朝阳区文艺工作者和专业艺术机构力量,由京剧艺术家孟广禄任艺术顾问,导演陈兵执导,作家红孩编剧,北京电影学院多名戏剧名角倾情演绎,《暗恋桃花源》当家花旦赵子锌饰演主角白鹭。它以“海归”女的视角,围绕建设改造、拆迁、劳动力安置等城市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对知青林、金牛塑像等文化地标的保护,展现朝阳的发展和变化,呼唤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朝阳报记者 张正晔 摄

  一系列艺术联展 “六个一”文艺作品展亮相798

  萧太后河新“二十二景”、18.8米《河清朝晖》画卷、第一首运河原创歌曲《萧太后河》……11月15日至12月13日,朝阳区运河文化“六个一”文艺创作成果展在798艺术区举行。

  

朝阳报记者 张正晔 摄

  “六个一”"文艺创作展活动是一批文艺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通过举办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联展,原创歌曲《萧太后河》新歌发布会,话剧《白鹭归来》观剧及艺术评论活动,“用笔墨抒情”、“用色彩感染”、“用图片记录”、“用声音传递”、“用舞台展示”,以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展现方式,通过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和表现形式,全方面地展示运河文化文艺创作成果。

(责任编辑:刘思雨)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