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以科技传播手段提升全民阅读品质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9-04-18

  书籍是人类思想丰硕成果的载体,书店和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鲜明地标,读书彰显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文化品质。今天,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面对强大互联网和优势融媒体给纸质书阅读带来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借助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当代科学技术,优化传播方式,以出版部门、发行机构、传统实体书店、特色图书馆、社会组织与读者等多种要素的互为支撑、互相促进、融合发展,深化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

  “刷屏经济”:

  新技术深刻影响阅读内容和方式

  依托互联网等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把我们带入了融媒体时代。数字阅读迅猛发展,人们时时处处“刷屏”不断,民众学习科学知识的内容、形式、习惯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实体书店转型变身,以社会化运营为主要特点的各种新阅读空间应运而生,公共阅读服务网络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层出不穷;4G时代的诞生,带来一大群抖音短视频和网红;人们从各类阅读器里的图像、音频、视频中,通过读图、听书、网上阅读、互动交流等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人脸识别、自动借阅、“你读书我买单”改善着我们的阅读体验,带来全新的感受;科学传播与全民阅读融合推进,已经成为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显著特点。

  在西城区科协副主席苏保成看来,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如何把科学传播与全民阅读的内容、形式、场景体验等等深度融合在一起,使文化更好、更多、更有效地服务广大民众,成为促进全民阅读深入发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当代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关键。

  清华大学同方知网公共服务公司总经理成鑫认为,一方面,要更加重视人工智能给各种阅读空间在内容建设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飞速进步,为知识的获取、知识体系的自动构建、内容碎片化处理、智能标引提供了新的平台,为知识搜索、智能问答、专家系统、读者画像、智能推送特别是基于自然语言的精准检索等方面等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信息的多种载体、传输渠道、接收终端都融为一体,各种数据库基于内容的内在联系实现关联,由此带来人、知识和工作学习生活场景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新型的阅读模式。要倡导回归本原,爱读书;要构建以读者为中心、面向个人的平台,帮助读者读好书;要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图书评价与推广平台,如哈尔滨市的“一书一城”、南京市实体+微信的“荐读台”等等,帮助读者推好书;要构建四位一体的深度阅读模式,引导读者围绕加强个人创新能力建设和知识管理,学会批判性地读书。

  “人人都是发言人”:

  融媒体带来挑战与机遇

  西单图书大厦品牌顾问刘明清指出,今天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是我们获得理性科学知识、逻辑体系知识,依然还是要通过学习、读书。在信息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人都是发言人”,如何发现有效的信息,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讲传播就要问,流量在哪里?支付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而流量背后的本质是线下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怎么把流量聚合起来,这是最大的本事。新媒体的主战场和自媒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书店要想让读者知道,就必须充分用好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凤凰号、大鱼号、百家号这些传播工具。

  刘明清认为,出版业经历了三个阶段:“1.0时代”是纸质书;“2.0时代”是电子书、数据库;“3.0时代”就是知识付费,包括各种图书、论文、资料、艺术消费,到优酷、腾讯、土豆付费看视频已经成为习惯。给实体书店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在“3.0时代”要确保自身盈利,就必须建构自己闭环的消费社群,并使之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要注重培育自己的传播力,聚集自己的力量,有传播才能创造生产力,创造商业价值,为读者服务,在全民阅读中占有一席之地。

  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宸冰结合自己从CCTV主持人到宸冰阅读传媒创始人再到宸冰书坊负责人,连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感受,强调应该认真考虑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谈起阅读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在她看来,对自己而言阅读就是一个信仰。阅读是生命的主体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文本或者他人思想的过程,同时必须伴随客观思考深入理解,最后转换为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精神空间,真正感受阅读的魅力。面对当前功利化、碎片化、简单的知识分享、拆书等现象,我们要坚持全面感知、客观思考、知行合一,从读书、读人、读世界这三个层次去引导所有的人,为改变自己的人生,带着质疑、愉悦地去阅读。

  关于如何构建阅读社群闭环,宸冰提出,要积极打造音视频制作、出版物、线下书店、大型活动、文创产品、教育培训六大板块,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学生家长等不同社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开展阅读训练、场景式阅读等活动。宸冰阅读始终坚持做内容,注重原创,注重知识和价值观的传递,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深度思考,注重精神卫生,注重“书”与“人”、“阅读”与“生活”、“大家”与普通人的互动,力求以人文社科方面的经典著作、以最合适的形式、以最有效的载体为读者提供最佳的阅读感受。通过“中国读书声”等活动,将实体书店的物理空间平移到读者心中,使之成为他的精神空间,让读者流动起来,让文化传播行为流动起来,让思想流动起来,以阅读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

  “1+1≥2”:

  新老阅读空间联手实现倍加效应

  马克思曾经指出:产品只有经过流通交换环节,从生产者手中来到消费者手中,才能成为商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图书的全产业链中,各类实体书店和特色图书馆就是这样一种帮助图书从产品变身商品的重要平台,这种功能是它们成为传播书香和科学知识场所的基础条件。

  在一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动人的文字和优美的图画,听到的是这些文字和图画讲述的书里书外的故事,感悟到的是这些故事构成的天下,体味到的是这个天下里的芸芸众生,望见的则是这些芸芸众生心中的星空。这些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书籍以特定的方式汇聚在一起,化作一家书店、一座图书馆,以自己的社会信用铸就高识别度的行业品牌,构成一个城市鲜明的LOGO,展示这个城市与众不同的价值追求、多元的文化品位、顽强的生命力和卓越的成长性。

  新华书店总店张雅山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图书发行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从新华书店一家独大的“1.0版”一直到今天百花齐放的“4.0版”,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核心任务,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中心使命。推动科技支撑手段与百姓阅读习惯的融合发展,依托自身的门店资源、物流资源,推动线上线下业务互动,把书店建成书的海洋、文化氧吧、社交平台,就是实体书店下一步的核心任务。

  北京图书大厦联手首都各家新华书店,组成矩阵网络平台,开启微信公众号,推荐新书好书,设置位置导航,“网上智慧书城”链接各家阅读空间,推动传统城市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服务北京市民的读书文化生活。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坚持把社区实体书店作为推动科学普及与全民阅读有机融合的最佳空间,围绕一些重要主题、重大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北京老城保护和复兴、重读霍金等阅读推广活动。中国新闻书店认为发展实体书店的根本在于图书。作为“搬书人”,他们始终注重耕耘图书本业,坚持用书服务读者,认真做好搬什么书、做什么分享的工作。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阅读空间,立足社区居民和特定群体需求,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海棠书斋定位于敬老爱老的阅读空间,打造沟通银龄一族与当代社会的平台,关心今天,更关心未来。由白纸坊街道社区图书馆转身而来的坊间书阁,位于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社区,坚持在做好传统纸质阅读服务、举办“金色夕阳”讲座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同时,协助老年读者掌握电子读报机、歌德数字下载阅读设备、Kindle等新阅读手段。老年人普遍反映,感到自己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了。陶然亭街道的书香驿站以“网格意识文化新空间”为主题,着力围绕传承“陶然文化”开展各种阅读分享活动,以书为载体,以阅读文化活动为依托,提升居民整体素质,促进社区文明和社区治理。

  “不忘初心”:

  专业社会组织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

  西城区图书馆管理协会会长郭斌认为,在深化阅读推广中,专业社会组织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社会组织,一是懂“书”,了解各种书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价值,知道方寸即是天下、须臾即为长河。二是懂“人”,了解不同类型读者的个性化需要,一个哈姆雷特要面对一千名读者。三是懂“事”,了解应该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但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知道该“做什么”,还知道“怎么做”;熟悉“游戏规则”,了解有利因素和约束条件,知道如何扬其优势补其短板。

  以阅读推广为宗旨的这些社会组织,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国公共文化保障法》《图书馆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切实发挥自身优势,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准确把握公众阅读行为的新变化,进一步深入探索将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与百姓的阅读实践有机结合的路径,激发公众内心深处的读书动力,以更加及时、精准、优质的服务引导人们爱书“爱智慧”,学会聚焦读书与思考,自觉以人类的精神成果提升自己。

  项堃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书店,顾名思义,主角应该是书和读书人。面对“活着还是死去”的哈姆雷特之问,经营者确实需要在环境营销上花心思,但书店终究是书店,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好书和爱读书的人安身立命。他以为,城市日益喧嚣,漂亮又热闹的消费场所太多,安静又闲适的地方太少。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书店,不妨少几分盲目的追风,多几分清醒的坚守。

  我们今天所说的阅读推广,关键词是“阅读”。其实关于是否需要读书,社会各界早已形成共识,问题在于读什么以及怎么读。各种绝地反击的传统实体书店和风生水起的特色图书馆,只有在继续做好“卖书”和“找书”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真正下功夫做好引导人们读书-思考-分享的营生,把“空间”的“阅读”活动做好做优做久,才能真正体现自己当下存在和长久发展的价值。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