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东城区:两代人史家胡同“对话童年”

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9-06-17

  6月11日,一场跨越60年的两代人时空对话——“对话童年——难忘史家·儿童友好社区”主题展在史家胡同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展出内容包括社区居民60年前的童年生活,以及现代儿童眼中的理想社区。据了解,展览将持续到本月22日。

  老照片展示童年故事

  走进展厅,四周墙壁上的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将人拉回到60年前的胡同童年生活,展厅内还陈列有羊拐、沙包等由居民提供的老玩具。

  “此次展览以史家小学1959届毕业生毕业60周年为契机,由朝阳门街道主办,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与多方携手策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策展负责人姚雨萌说,展览通过对居民们的口述史访谈和资料收集、整理,将老人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和情谊呈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述说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在东四南街区的童年故事。

  小学生设计理想社区

  位于展厅中央的一个个色彩多样的泡沫板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给史家胡同博物馆设计一个彩色屋顶,每当阳光照射进来时,都会形成彩色的光芒”“在胡同里,我们为流浪猫设计了猫舍,让它们不再无家可归”……这就是史家小学的孩子们用黏土、彩纸等手工材料设计出的理想社区。

  据了解,这些理想社区模型是由21名来自史家小学的学生,作为“小小规划师”设计完成。姚雨萌介绍道:“孩子们通过观察社区,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提出改造社区的方案,完成设计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心中的理想社区是什么样子。”

  将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此外,策展团队联合北京交通大学路上观察团、路见PINstreet等公众互动平台,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数据分析,对应60年前的童年,呈现当代小学生日常上下学路上的情况,反映当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青少年行为模式与成长方式的影响,并针对这一现状在展览中倡导“儿童友好社区”理念,期待从社区规划视角出发,思考何为适合儿童成长的社区,并以“小小社区规划师”工作营为契机与孩子们共同开展探索社区更新路径。

  自2017年3月,朝阳门街道邀请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运营史家胡同博物馆起,在规划院社区营造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为史家社区带来了微空间改造、胡同微花园、厕所革命、口述史等推动胡同文化挖掘和微更新的创新项目,还通过连接高校、公益组织、创意团体等丰富的社会资源,举办了讲座、手作、摄影等活动。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责任规划师王虹光表示,此次展览中60年前与现代童年的“对话”,呈现了居民对于胡同生活与童年时光的追忆。责任规划师在未来对史家胡同及周边社区进行规划设计时,也将尝试融入“儿童友好社区”理念。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