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西城胡同走出的50后“平民诗人”刘奂琛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9-07-30

 

  “春阴合玉苑,太液笼轻烟。访塔穿花径,寻幽向柳簾。泛舟思旧桨,入寺见新龛。少小经常逛,而今隔一年。”

  50后刘奂琛是咱西城的老根儿人家,平日里好舞文弄墨,用诗来记录人生、记录心情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正如上面这首《五律·游北海公园》,动静相宜间,道出了春日里太液池、琼华岛的不同景致,而后又颇为风趣地展现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乐观态度。聊起他的诗,刘奂琛则提起了他与西城的生活记忆,或许也正是这些人文气息,才为这些朴实且独具味道的诗作注入了诸多创作源泉。

  我和家人曾经住在白塔寺附近的能仁胡同,据说这里曾建有能仁寺,因此得名能仁胡同,能仁寺现已不复存在。如今,北京的很多胡同历经岁月洗礼,有些残破,有些斑驳,但这番情境看着更有味道,它们像老朋友一般陪着我在这座城市度过每一天,是时光的印记,也是青春的回忆。

  记忆中,周边砖塔胡同里有张恨水的故居。不远处的街面上是文具店,文具店西边走一些到了宫门口。宫门口一带有着北京最古老的胡同。过去这里是朝天宫所在地,宫门口指的是朝天宫大门口。明天启六年的一场大火将这里宫殿全部烧毁,朝天宫也随之荡然无存。宫门口很是热闹。胡同的一边是各式各样的门脸儿房,杂货、粮食、小商品、水果、熟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整条胡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行人熙熙攘攘,不时有熟人老街坊停下寒暄。宫门口再往里走一些便是白塔寺。从能仁胡同奔东走便往西四大街方向去,那边有历代帝王庙、广济寺,还有西四书店。那时孩子们都去那里买书看书。西四还有北京老字号砂锅居,很多北京人爱吃这口,咸淡合适,很多菜老人小孩都能吃,吃着舒服可心儿。

  “长记儿时凌景山,一城绿海到眸前……”在刘奂琛的诗句里,不但有着童年的记忆,更有新旧对比与时代的见证,带着一份感慨与感恩。

  正如身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他,一直所坚持的一项事情——共产党员献爱心。在他认为,如今虽早已离开工作岗位,虽然早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但自己首先做到不给党、不给组织添麻烦,另则是对组织有些力所能及的付出。年龄大了,参与社区义务劳动体力跟不上,但平日里捐款多捐些也是尽自己点心意。作为一名党员,党组织给予自己的远比自己付出要多很多。人应该有感恩之心,不能忘记组织对自己的帮助。自己入党时间比较早,对党非常有感情,期待她的未来更美好,也希望将生活中的感动记录在诗作中。

  让刘奂琛感到欣喜的是,西城的发展步伐为他的创作,以及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亮点。如西城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也注重与现代的交融。曾经记忆深处的宫门口,在近几年的管理探索中,很多老胡同、老房子穿上了新装,创意元素的融入,让老院子更加实用,而且更具设计感。金融街、西单商业区……旧貌换新颜的西城古老又不失现代,形成全新风貌。

  2019年刘奂琛过生日的时候,俩闺女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写有自己名字的诗集。刘奂琛说,我将一生的经历用诗词的形式表现出来,关于西城工作生活以及事件的内容与西城的发展速度相比还很不够。以后会创作更多和西城有关的作品,给自己的人生多留下一些印记。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