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北京朝阳:博物馆里拜织女 传统文化动人心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19-08-07

  “迢迢牵牛,曜曜其芒…”七夕又称乞巧节,源于汉代在长期的发展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节俗活动,是一个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唯一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节日。

  今年七夕节,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主题为“爱满京城 相约幸福”文化活动,通过专题展览、体验和社会教育活动,展现出七夕文化中“忠贞、和睦、勤劳、浪漫”等特点,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

  身临其境 感知乞巧

  博物馆邀请专业表演人员身着各色精致讲究的传统服饰向观众进行传统习俗动态展示,对襟上衣、宽边大袖、高腰襦裙……重现鹊桥会、月老牵线等四幕场景,长长的裙带随风飘飘,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气与优雅。游园与情景互动相结合,成为活动中一道别样的风景,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传统七夕节的节日氛围。

  同时复原古时拜织女的场景,在牛郎织女挂像前设立香案,摆放茶酒、瓜果、鲜花、香粉等供品。让游客亲身礼拜,向织女祈福,祈求巧艺。开放月老殿,殿内准备红线供游客佩戴,不少年轻的游客在月老面前请上一根象征爱情和姻缘的“红线”,为自己祈求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互动体验 玩味乞巧

  在传统七夕民俗中,最常见的是女子“赛巧”等活动,即乞求心灵手巧。本次的七夕活动中,博物馆也依循古俗,准备了形式各异的赛巧活动,比比谁更心思灵敏,手艺巧妙:穿针引线活动,游客们可以尝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根线穿起七根针的“绝技”;而变化无穷的七巧板拼图比赛不仅需要“巧手”速度的比拼,更是“巧智”的PK;投针入水的“投针验巧”则让游客们在斗智斗巧中,充分体验这一盛行于明清时期的节日活动的乐趣……本届活动中,还邀请了剪纸、编织、油纸伞等多位民间艺人老师展示各类手工艺品及制作技艺,与前来观赏的人互动,现场指导民间工艺的制作,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文物展览 浪漫乞巧

  今年博物馆还举办了“七夕”主题文物展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在一批以七夕习俗为主题的文物中,各式各样的荷包、香囊深受观众喜爱,展厅里还根据七夕节的起源、牛郎织女传说进行图文说明,使观众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可观看展览,为节日活动增添传统文化的内涵。

  为丰富观众文化生活,北京民俗博物馆将闭馆时间延至晚七点。“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文化活动,让人们在这里找到传统节日的文化根脉,找到它们的历史源流,让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扬。

  七夕节期间,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结合区域实际,朝阳区还举办了“生活美好与情景教育”系列讲座、“剧场奇妙夜”活动、“七夕缘来 荷你相遇”等各级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化“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努力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和谐浓郁的节日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将举办七夕节活动近70场,预计现场参与人数近2万人。

(责任编辑:吴思)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