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9-09-25“因为当过兵,我们有了与众不同的青春;因为有‘老兵之家’,我们有了与众不同的退役生活!”前不久,在广内街道“老兵之家”成立一年之际,64岁的退伍军人黄平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感想。2018年,广内街道“老兵之家”成立,从此便成为了辖区内3489位退役军人共同的心灵港湾。
心灵港湾 带来满满归属感
2019年10月,黄平从部队转业整整40年。9年多的军旅生涯,让她习惯了服从命令听指挥、凡事都要讲纪律的集体生活。曾几何时,当初转业到企业的时候,脱离了集体生活的黄平称自己像孤雁一样没有归属。
“可算找到组织啦!”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平听说了广内“老兵之家”,即刻登记加入,同时还把自己的老战友也介绍进来,很快在这里便又结识了一大批退伍老兵。一些老兵通过平台还寻到了曾经服役过同一部队的老战友,相同的军旅生涯很快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每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凝聚老兵们情感的重要纽带。周一合唱、周二书法,周三摄影、周四茶艺、周五宣讲……一周下来黄阿姨的计划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女儿说她比“上班族”还忙,而黄阿姨却是乐在其中。老兵崔捍平说:“老有所乐就是第一位,要快乐的同时能再学到点东西,心情愉悦那收获就更大了。”
任务面前 体现强大执行力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尽管早已脱下军装,但高度的执行力和纪律性却是刻在老兵们骨子里的痕迹,不会随时间而抹去。
作为成立起来的首支团体,“老兵之家”合唱团成立一年来,已由十几个人迅速发展到70余人的团队。86岁的老兵依然每次活动都要身穿军装,站得笔直,神气十足,全情投入每一次合唱演练。
2019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老兵之家”合唱团受邀参加“歌唱祖国”快闪拍摄,从接到通知到上镜拍摄只有两天的时间,连统一服装的时间都不够。通知下发第二天一早,60人的合唱队就组建完成。彩排结束,当天下午队员们就联系到了一家服装店面,晚上在群里报送尺码,第三天正式开拍一早,衣服就送到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任何要求大家都无条件服从,没有一个人抱怨,最终圆满完成了拍摄任务。
自我管理 教学相长共促进
一年的时间,“老兵之家”已经成立了合唱团、宣讲团、茶社、棋牌社、空竹社等多个文体活动团体。有意思的是,这些活动项目都是在街道搭建的平台上,由老兵通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挖掘出来的项目。不需要花钱聘请老师,也无需费精力设置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老兵既是服务的参与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
书法老师张铜彦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理事,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吴晓华老师每周固定来为大家义务教学。他们都有个共同的身份——退役老兵。在这里,没有职级的区别,没有水平的差异,有“老师”愿教,有“学生”愿学,大家以老兵的身份作为纽带,各学所长,各取所需。
此外,老兵们还不断挖掘自身资源,联系和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兵们提供参观、游览、健康体检等服务项目,增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2019年7月1日,广内街道通过“红墙同心”党建平台,发动辖区单位帮助老兵实现重返军营梦,开展了“军营一日体验”活动。参观中,老兵们观看了列队操练,军事装备演示,并亲自动手再次体验了整理内务、体验了部队伙食、回忆了过往军旅生活与峥嵘岁月。
军人应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2019年,街道从党建引领出发,又成立了“老兵之家”临时党支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党支部学习交流等活动,老兵们的精气神找回来了,精神头比以前更足了,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和平年代中国军人的风采。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