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19-12-20日前,张家湾镇中心小学举行“研学古镇春秋,实践培育主人”主题课程展示活动。来自通州区的教委,全区负责课程管理的相关领导及骨干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及通州区小学第四组共同体成员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张家湾中心小学校长许德胜发言,他提出,精彩的讲述课程建设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内容,是学校内涵品质的核心标志。学校将继续秉承“以实践为径、打通学科壁垒,促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杨海霞做《通运桥研学实践课程》的课程介绍,以通运桥为课程载体,以项目实践研究为方式,以跨学科实践活动为途径,打通了学科界限,沟通了课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培育了学生的健全人格。
《通运桥上小学生》
主要讲述纪录片小组学生在通运桥上进行研学活动的过程、实地采访老师以及学生对各自任务的理解,采访当地乡民、老人与通运古桥之间的点滴故事,以及研学结束后的大家的收获和心得。纪录片小组的孩子们也在前期分享张家湾古镇、通运桥的历史,研学中学习摄影、摄像、采访的相关知识,后期编辑纪录片的过程中,增长了才干。
《漕运古镇行旅图》
美术小组主要分享了通运桥的历史、特色美,再到欣赏《清明上河图》的震撼美。学生实地考察发现美,探究“石狮子”专题的传统美,最后集体创作美、展示美的研学过程。
《透过车辙看历史》与关于通运古桥石狮子破损严重的调查研究》
历史与人文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从搜集古桥资料提出质疑、实地走访深入调查古桥、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的研究过程分享,以及诗词创作、书法作品、诗配画等创作形式的展现,深入挖掘了古桥背后的历史与人文因素,也引发了众人对古迹保护的深入思考。
《原创歌谣展示》
音乐小组主要分享了通过对通运古桥历史文化的了解,发掘、构想出很多历史故事。思维碰撞擦出激烈的火花让每个人都变成了小导演,从剧情、角色、人物性格、舞台造型等方面共同创编了《码头轶事》舞台剧。这小小的舞台剧诠释了古桥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是张湾古镇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纸桥搭建的成长历程》
科技小组主要分享了在制作纸桥过程中的经历。从设计、分工,到制作纸筒,再到搭建,最终完成了一座承重力为210斤的纸桥。期间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让孩子们在思辨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码头轶事》
音乐小组成员通过对通运古桥历史文化的了解,发掘、构想出很多历史故事。思维碰撞擦出激烈的火花让每个人都变成了小导演,从剧情、角色、人物性格、舞台造型等方面共同创编了《码头轶事》舞台剧。这小小的舞台剧诠释了古桥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是张湾古镇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英语小导游》
英语小组的成员带来的英语导游词,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未来的张家湾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张亮丽的名片,那么作为张家湾的小主人,将在不久得将来承担起宣传张家湾、建设张家湾的重任。这将是我们今天课程建设意义的最好展现。
本次课程展示活动是张家湾中心小学“知行主人”课程体系中《运河源》主题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节点。随着更多课程资源的开发,张家湾通运桥将会有更大的教育价值被发现;课程也将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提高孩子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大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张东霞)